年糕
作為中國的傳統食品之一
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
這不
距離過年只剩兩個月的時間了
市場監管局全力助推年糕產業
讓老底子食品更安全
讓大家吃得更放心
從更衣室內進入,穿過洗米、磨漿及老式瀝乾的區域,再轉至蒸粉、攪拌的車間,待到年糕壓製成型後,繼而進入大片大片白花花的年糕攤涼的場所,再是包裝、真空、高溫殺菌、留樣檢測的環節,直至包裝成箱運往五湖四海,小編在觀海衛鎮鳴鶴某年糕廠的水磨年糕生產車間之「旅」才算告一段落。
觀海衛鳴鶴古鎮地區已有上百年的年糕生產史,其軟糯的口感廣受消費者好評,在江浙滬地區也有著一定的知名度。然而幾十年的傳統生產方式,讓生產環境差、流程不規範、證照不齊全、設備較落後等問題成為了食品安全的隱患。為傳承老底子食品的特色與美味,近年來,慈溪市場監管局進行了全市年糕產業的大升級,以觀海衛鳴鶴地區為主,開展了年糕產業專項整治、幫扶指導,通過四個「全面」全力助推年糕產業轉型升級。
一是全面精準摸底,建立作坊檔案。
二是全面引導規範,逐步完善監管。
三是全面開展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後處理。
四是樹立標杆,全面帶動整體水平。
在前期排摸過程中,市市場監管局通過聯絡村網格員、聯繫當地群眾等方式,開展了地毯式排查,共在湖濱、雙湖、杜家橋、昌明、昌興幾個村裡,摸排出21家無證年糕小作坊。這些小作坊以家庭經營為主,經營者多是上了年紀的村民,存在規模小、設備陳舊、環境較差、從業人員衛生意識淡薄等問題。執法人員將每家小作坊的基本信息、綜合條件及戶主改造意願等情況進行詳細登記,形成一戶一檔。
觀念的轉變是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在監管人員的主動幫扶中,部分經營者常常以「傳統工藝」、「員工不配合」、「沒時間」等種種理由來搪塞敷衍監管人員提出的整改意見。隨著監管人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再加上部分整改企業確實有了質的飛躍,不願改變的幾位經營戶才徹底改變了想法,進行了積極配合。對於房屋違章、亂排污水的黑作坊,該局聯合環保、綜治局予以聯合取締;對於有改造空間,負責人又肯配合的,該局積極引導辦證,並按照要求劃分功能間,做到人流物流分離,生熟分離;投入資金拉好平頂,鋪上牆磚地磚,防止發霉發臭。截至目前,觀海衛鳴鶴古鎮已有年糕生產企業4家,生產作坊20家,形成了良性競爭、有序規範的市場。
年糕產業轉型升級情況怎麼樣?
看看慈溪某年糕廠的例子
就知道了
慈溪某年糕廠操作間
2006年,它還是一家生產面積不足100平方米,平均日產四千餘斤的家庭式作坊;2019年,它已經改頭換面為一家小微企業,不光擁有1800餘平方米的廠房,日均產量也達到了上萬斤,其年糕產品還獲得了進駐大型商超的資格,銷路得到了拓展。「這十餘年裡,我們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幫助下,逐漸樹立了索證索票的概念,了解了清潔消毒的每一個步驟,熟記了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落實了合理規範的廠房布局,甚至每年都有機會參加七八次培訓,這對我們的轉型升級來說是莫大的幫助。」慈溪某年糕廠相關負責人說。
日前,我市年糕產業已經完成了全年第二次大抽檢。「臨近年關,年糕產業即將迎來旺季,我們在日日跟進的基礎上,更不能有所鬆懈,要嚴把群眾『入口關』,讓老底子食品成為放心之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jPJxW4BMH2_cNUgQ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