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游泳、騎行哪個更利於減肥?

2023-04-11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跑步、游泳、騎行哪個更利於減肥?

回答「跑步、游泳、騎行哪個更利於減肥?」前,不妨先了解一下,「為什麼鐵人三項的順序依次是游泳、單車、跑步,有科學原因嗎?」:

對疲憊的運動員而言,開放水域構成的潛在威脅最大;
對游泳救生員/救生艇/裁判來說,第一項游泳統一出發,他們就能始終知道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具體位置,安全方面可控得多。如果游泳放第二、第三項……顯然整個難度會成倍增加;
游-騎-跑的順序,意味著在第二階段騎行開始前,選手抵達第一換項區(T1)、尤其換裝-取車-出發不會那麼擁擠;
單車放在第二項、而非最後一項,也避免了出現終點前大規模並行衝刺的情況。這對已經很疲憊的選手和終點圍觀觀眾都會不太安全。而且同一時間大量單車過線對計時/結果統計也是一個考驗;
鐵三要求選手穿著符合規定的泳衣/膠衣,這類服裝脫衣容易穿衣難。先進行游泳也避免了花費大量時間在換項更衣上;
相比游泳和單車,最後一項的跑步,終點前觀眾/電視轉播能更清晰的辨認選手,也最好的享受衝線階段的互動,觀賽效果更佳。

安全是決定跑步-單車-游泳順序的最關鍵要素。曾經有一份關於鐵三選手傷亡/心臟驟停案例的調查報告,1985年至2016年的32年間,67%的賽事事故出現在游泳部分。相應的,單車為16%,跑步為11%,完賽後為6%。

所以從技術難度+能量輸出+動用全身的肌群的角度,

  • 游泳顯然最為考驗運動者,同等運動心率下,它消耗的能量毫無疑問是最高的。游泳也必須全身肌群參與,同時對呼吸換氣、動作的節奏速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 跑步雖然「安全係數」最低,技術含量看起來也不高(這是很多人的誤區,其實跑步同樣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但因為人在運動中需要不斷的去克服重力的影響,體重的負荷導致運動強度實際不低,心率往往會伴隨著速度加快/環境變化/坡道等距離的變動,燃燒的能量也會有明顯起伏;
  • 多數騎行者在勻速騎行時,上半身的動作較少,加上坐姿狀態,想達到游泳/跑步時同等的能量消耗,意味著需要非常大功率的輸出。因此也催生出基於騎行、在室內進行的混合有氧+無氧的動感單車,其能量消耗也比傳統騎行更高(同樣也伴隨著一定的爭議)。

下面,具體說說這三個運動,在減肥方面的特性。

游泳:水阻+水溫的先天優勢,身體更全方位的動作投入

水的密度和傳熱性能遠高於空氣。

在水中運動時,動作阻力更大(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才能完成地面上相似的動作),身體熱量的流失更高(相比在地面快20倍),這兩個條件,讓身體在水中運動消耗的能量就會遠比陸地更多——所以這就是游泳的先天減脂益處,相當於人為增加了能量的消耗率。

以減脂為目的,除了游泳外也有水中跳操等。

一個參考數值,(某位運動者)30分鐘的蛙泳可以燃脂大約367卡路里,自由式可以燃脂大約400卡路里。對應的,30分鐘快走燃脂消耗100卡路里,慢跑則是300卡路里。這就是游泳比較高的燃脂效率。

無論哪種泳姿,都要求雙臂划水+雙腿打水/蹬水,全身肌肉全都參加了運動,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得到良好的鍛鍊(比如,蛙泳和蝶泳主要鍛鍊了肩膀、手臂和胸部,仰泳鍛鍊了背部、腹肌和股四頭肌)。

而且游泳這種訓練方式雖然同樣是重複的規律運動,但對髖-膝-踝關節的壓力要比跑步小很多,也不太會損耗(跑步的錯誤動作、下肢力線的偏差會給關節造成比較大的負荷)。

以減脂為目的的游泳安排(25米泳道):

1. 充分的熱身後,先進行4組25米自由式,以比較輕鬆的方式進行,每組組間休息60秒;

2. 2組25米的蝶泳,左右各2次划水,每組組間休息60秒;

3. 2組25米蛙泳,1次划水+2次蹬腿,每組組間休息60秒;

4. 2組25米自由式,每組組間休息60秒;

5. 1組50米的游泳(以最習慣的泳姿);

6. 2組25米的游泳(同上)。

每周進行3-4次。

騎行:控制好強度後的勻速能量輸出

相比同樣強度的跑步,騎行時脂肪氧化燃燒的速度並沒有優勢,相比同樣強度的游泳,騎行時投入的身體運動也遠遠沒有游泳來的豐富——很多人因此質疑,騎行的減脂效率是否太低效了? 騎行有自己的優勢。

一方面絕大多數時候騎行都能完全保持在有氧強度進行,速度/踏頻相對游泳和跑步更好控制,15-20公里/小時的騎行速度就屬於中等強度運動,對絕大多數人也比較合適——很多人一跑步心率就會升高、超過有氧心率區間,那騎行顯然就能避免這種情況。

另一方面,騎行的時候腳固定在踏板上,長時間的運動,對膝踝關節的衝擊相對來說更小(前提是調節好正確的騎行坐墊位置/高度)——所以很多關節有問題的人,或者傷愈的運動員及場邊熱身的選手,都會選擇騎行來作為恢復。

想靠騎行達到減脂的效果,單次運動時長要求較高,每次持續騎行的時間要確保在30分鐘以上,以40-60分鐘為宜。

想提高減脂的效率,也可以考慮先以中慢速騎1-2分鐘,再以1.5-2倍的速度騎2分鐘,然後再以中慢速騎,再回到快速,這樣交替循環鍛鍊,可以提高我們對有氧運動的適應能力。

跑步:嘗試讓有氧燃脂更高效的去發生

以最為常見的有氧慢跑為例——

在慢跑的狀態下,身體主要會將碳水化合物、脂肪作為「燃料」,支持運動的發生。而且速度(心率)控制在某些區間,脂肪供能比例會顯著提高。

體脂超標的人也經常存在這種情況:日常更依賴消耗體內的糖而不是脂肪。他們也有更多無氧肌肉、而缺乏有氧肌肉。規律且持續的有氧慢跑正好可以去改變這些,為你身體建立起有氧基礎,而後實現減脂和健康。

「有氧體質」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如果能夠堅持作為長期、固定的運動,同時配合飲食,有氧慢跑幫助減脂是有效果的,但是效果來的慢,需要有耐心和恆心。這也是相對比較健康的減脂方式。反之,只是心血來潮跑跑,中途還停下來歇一會的基本就沒用,隨便吃一頓就抵消了。

單次跑步距離、用時、心率、配速,每周/每月的跑量如何,配合飲食控制的如何,這些都是影響減脂效果的幾個關鍵。只有同時配合,才能達到減脂的目的。

很多人只是靠跑步減肥,本身就不見得是一個很高效的方式。正確的方法是在跑步之餘,也通過輔助訓練來增加肌肉鍛鍊。當身體經歷了一定強度的有氧+無氧運動,停下運動後身體代謝依然會處於較高值,慢慢再恢復到靜息狀態。

可以說,一次較為疲勞的大肌群力量訓練,至少48小時都在高效燃脂。鍛鍊半小時,燃脂一整天可是相當給力的。

如果你是跑步+騎行+游泳兼顧的減脂者,不妨考慮3+2+1的方式——

  • 每周安排2次跑步,跑步時長在20-30分鐘,以能奔跑同時保持交流對話的強度進行;
  • 2次騎行,其中一次為快速騎行,騎行前安排15分鐘的慢跑熱身,而後進行2分鐘快速騎行+1分鐘平穩騎行、合計6-8組的騎行;另一次為60-90分鐘的勻速巡航騎行;
  • 1次游泳(具體參照上面游泳部分)。

最後,

減脂的本質,是製造熱量缺口,首要指標就是消耗掉的熱量大於攝入的能量,這樣經歷一段時間就會瘦。舉兩個例子,一些難民,根本吃不飽,食物攝入太少,即使他們完全不運動,也不可能胖。職業馬拉松運動員,攝入量很大,但是因為日常訓練消耗量巨大,身型普遍纖瘦。很簡單的一道數學題,攝入小於消耗,就會瘦。這是我們對「熱量缺口」最粗淺的理解。想靠跑步/騎行/游泳減肥,也大致可以看成是熱量的「跑步消耗VS飲食攝入」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ecf5d15f14fb1c2d5da0a482e083b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