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八月即將結束,真的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父母盼望著趕緊開學,只要神獸歸籠,自己才能享受片刻的清閒;
也有父母特別擔憂,尤其是幼升小的父母,內心很是焦慮。
幼升小,人生第一個轉折點
父母很清楚: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算是孩子一生中,第一個比較重要的轉折點。
幼兒園階段,孩子主要學習德智體美勞,大部分時間都在寓教於樂中度過,注重自身性格、品德的修養。
而小學階段,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從一年級開始,孩子才真正開始接觸學科教育,開始認識語文、數學和英語之間的不同。
和幼兒園不同,小學第一節課就有40分鐘,全程需要保持安靜、認真的狀態。若是不認真聽講,就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
和幼兒園不同,小學有應試教育,每個學期結束的時候,老師會用自己的方式測試,也就是所謂的「考試」,看看孩子學的到底怎麼樣。
很多孩子步入小學後,很長時間都不在狀態,嚷嚷著「不想去上學」,「想要回幼兒園」,就是因為不適應。
幼升小,如何讓孩子提前適應呢?
對父母來說,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孩子適應。
不管怎樣,都要在新的環境里學習六年,直到小學畢業。若是孩子一直不適應的話,對他們的心理發展,以及學習成績,都是有影響的。
想讓孩子快速適應小學階段,其實沒有那麼困難。最先改變的,應該是父母的心態和認知。
首先,給孩子準備儀式感滿滿的「開學宴」。
在小學開學之前,特意抽出一天時間,給孩子舉辦家庭式的「開學宴」。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就好,無需太多人一起參與。
帶著孩子一起去文具店,準備上小學要用的所有學習用品,從書包到橡皮,每一樣用品都要他自己去挑選。
隨後,全家人一起吃頓飯,慶祝孩子成為小學生。在此期間,可以拿出之前準備好的禮物,會更有儀式感。
其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幼兒園階段,父母會不自覺地覺得孩子年幼,很多事情都不讓他們去做。
如今要讓小學了,父母的思想,也要與時俱進才行。小學生,意味著孩子已經在慢慢長大,很多事情完全可以自己去做。
趁著整個暑假,在生活中不斷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真的特別重要。總之就是一句話: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最後,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
雖說,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上學的初衷,還是希望孩子能認真學習。
從上小學開始,就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意思,讓他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並且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和幼兒園的課程相比,小學階段的知識確實更難一些。所以,父母與其在背後逼著他們補作業,不如早早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幼升小,如何讓孩子快速跟上節奏呢?
要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怎樣讓孩子適應,快速跟上老師和小學的節奏。
很多父母分享了他們的育兒心得,還在猶豫焦慮的父母,可以參考一下:
@蓓蓓媽媽:剛上小學的第一個月,特別重要,特意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幫他一起提前預習功課,順便查缺補漏。孩子的學習成績慢慢跟上了,對學習的興趣也濃厚很多了……
@安安媽媽:剛上學,孩子就有課堂作業,他經常寫不完。每天晚上,都讓他把課堂作業帶回家,陪著他一起寫。什麼時候作業完成,什麼時候吃飯、玩遊戲……時間久了,孩子就知道回家得先完成作業,其他事情都得靠後站。
@七七媽媽:我家孩子性格太活潑,上課時很難靜下心來,專注力特別差。從開學前一周,就開始有意鍛鍊他的專注力。當然,得要從孩子的興趣愛好著手,他喜歡的益智類玩具,每天都陪他玩。
@佑佑媽媽:閱讀,從小學開始,每天都不間斷。孩子之間的差距,其實從他們的看圖寫話、閱讀理解上,就能看到差距。而閱讀,就是為了拉進孩子們之間的差距。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不斷的積累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作為父母,要先放平心態,小學固然重要,可要是把焦慮的心情傳遞給孩子,就可能適得其反,不利於他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