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業系」資本新故事:加立生物「攢局上市」?
出品|大摩財經
深圳富豪林立家族最近在資本市場的動作頗受關注。
立業集團創始人林立昔日靠炒股起家,目前是A股上市券商華林證券實控人。立業集團同時也是微眾銀行的主要股東之一。
華林證券在2019年上市後風波不斷,曾因內控問題被證監會重罰,日前接盤位元組跳動證券業務引發市場關注。此外,林立之子林帝邦控制的加立生物近期赴港IPO,市場對林立家族的資本布局產生新的興趣:「立業系」是不是要在資本市場開始新一輪出擊?
2022年1月,「立業系」旗下的 加立生物遞交赴港上市招股書。
加立生物前身是加立美國。2016年9月,立業集團與Latitude共同創立加立美國,二者分別持股66%和34%。 Latitude由現年59歲的藥學博士陳獻於2003年創立,為加立美國提供了全部的技術支持。
2021年4月,立業集團以1美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加立美國66%股權轉讓給加立生物。經過種種股權安排,加立生物目前由林帝邦和陳獻分別持股58.8%和30.29%。現年30歲的林帝邦是林立的兒子。
招股書顯示,林帝邦於2009年7月獲得高中文憑,自2013年起一直在其父林立名下公司工作,先後擔任過華林證券財務部經理,立業製藥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等。目前,林帝邦任加立生物董事長兼財務長。
需要注意的是,從商業本質上,加立生物的IPO像是醫藥行業流行的「攢局」上市:有錢的大股東支持核心團隊研發,雙方利益捆綁,共同推動企業上市後套利。
2021年5月,加立生物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斷了陳獻的 Latitudegon公司CPL-01、CPL-05、CPL-07藥品所有權,並以15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PG-Depot及ClearSol兩個遞送平台的全球獨家免費使用權。按照 加立生物與Latitude約定:加立生物的研發和生產均由Latitude把持,成本和費用則需要加立生物獨自承擔。
目前,PG-Depot及ClearSol技術平台的專利仍舊握在Latitude手中,3種藥品尚未商業化,其中核心產品CPL-01在美國申請了兩項局部麻醉劑乳液專利,由加立生物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Latitude並非加立生物的子公司,而是由陳獻全資擁有。這意味著, 儘管陳獻在加立生物持股僅有30.8%,但加立生物的核心技術產品完全掌握在陳獻手中。
由於沒有任何產品獲批上市,加立生物的資金狀況非常緊張。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加立生物凈虧損接近7000萬元。截至2021年三季末,加立生物在手現金僅有3400萬元。
立業系版圖
林立現年59歲,早年靠買賣深發展等公司的原始股積攢了原始資本,後創立深圳立業集團,並涉足房地產等產業。世紀之初,林立尋機拿下部分平安集團股份,一度位列平安前十大股東,成為他崛起的最關鍵投資。中國平安在A股上市的2007年,林立以140億元的身家躍居「深圳首富」。外界估算,他從投資平安中陸續獲益達兩三百億元。
彼時,林立還出資3000萬元收購地方小券商江門證券,即後來的華林證券。 林立曾在少有的幾次採訪中表示,對於平安僅僅是股權投資,對於華林證券則是希望進入券商行業,甚至進一步建立自己的金控王國。
目前,立業集團持有華林證券64.46%股權,以華林證券最新市值377億元計算,持股市值達到248億元。2021年的胡潤百富榜上,林立以810億元財富排在第61位。
華林證券並不是林立金融版圖的全部。2014年騰訊發起設立微眾銀行時,立業集團也是主發起人之一,持股20%,目前微眾銀行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銀行。此外,林立還通過華林證券投資無錫銀行。截至2021年三季末,華林證券持有無錫銀行3.95%股權,位列第五大股東。
林立多年來還大手筆投資實業,投資範圍涉及電力設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有色金屬等。其中,「立業系」的醫療健康投資包括湖北立業生物製品、立業製藥、山西立業和近期赴港IPO的加立生物等。不過,相比林立的金融投資,這些實業產業的整體表現並不突出。
截止2020年中報的財務數據顯示,立業集團總資產527.12億元,總負債333.92億元。2016-2019年,立業集團營收分別為49.05億元、45.65億元、43.19億元、42.66億元,凈利分別為7.62億元、5.96億元、6.95億元、12.33億元,但這四年對應的投資收益5.52億元、4.25億元、10.33億元、12.89億元,即營收逐年下滑,利潤則靠投資收益支撐,產業表現不佳。
儘管在上市券商中排名靠後,但華林證券已是林立手中的一張「大牌」。2019年1月,華林證券在遞表28個月後,終於登陸深交所。同年4月,林立親自出任華林證券CEO,著手整合旗下相關金融資產,首先計劃將立業集團持有的深創投股權以超過12億元的對價裝到上市公司。
立業集團曾先後於2010年6月和2018年11月,分別出資2.37億元和4.76億元增資深創投,累計獲得深創投4.8922%的股權。不過,華林證券的這項超過整合資產計劃引來深交所問詢後最終告吹,這部分股權至今仍在立業集團手中。
不過,上市僅一年,華林證券就因林立家族背景導致的內控問題受到證監會罕見重罰,業務開展遭限,陷入低谷。2021年起,華林證券試圖重新出發,打造「網際網路券商」概念,林立也辭去CEO職位為華林證券引入了「網際網路+金融」背景的高管。
前不久,華林證券以2000萬元收購了位元組跳動旗下的海豚股票App,進一步謀求數字化轉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6fdeeb32ae9ccf8980219b1a6337f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