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下滑七成後,絕味赴港「絕地求生」

2023-03-14     大摩財經

原標題:凈利潤下滑七成後,絕味赴港「絕地求生」

凈利潤下滑七成後,絕味赴港「絕地求生」

3月6日,絕味公告擬在港交所上市,計劃衝擊首家「A+H」滷味企業。此消息一出,迅速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對此,絕味方面表示:赴港上市為了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同時增強境外融資能力。不過,從絕味持續跳水的股價變動來看,投資者們似乎對這次「赴港」並不買帳。

在絕味的股吧里,一些投資者們直接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情緒。「又可以套現上市了」、「上一次被套還歷歷在目」、「外國人吃鴨脖?」等評論層出不窮。並且,還有投資者直接詢問公司董秘:「公司怎麼降低未來海外擴張風險」、「公司這一決定是否會對中小投資者權益造成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赴港公告發布後的5日(3月7日-3月13日)里,絕味股價一直處於下跌趨勢。截止3月14日收盤,絕味股價為47.1元/股,相比3月6日的51.21元/股,累跌近8%。

早在7年前周黑鴨就成功登陸港股,之後絕味選擇了A股,因為A股流動性比港股更為充裕,估值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彼時絕味食品一度被認為在上市地點上占據了一定優勢。如今,絕味也毅然選擇赴港上市,海外市場會讓絕味講出新的資本故事麼?

業績下滑超7成後,

境外融資來湊?

實際上,絕味此次赴港引發二級市場不滿還有一個密不可分的原因,就是公司持續的業績下滑。

早在一個半月前,絕味就預告了公司2022年的慘澹業績。據公告顯示,2022年公司的凈利潤為2.2億元-2.6億元,同比下降73.49%-77.57%,出現了斷崖式下滑。這是絕味自2017年上市以來,凈利潤金額最低的一年。對此,絕味給出的解釋是:「疫情停業影響、公司在疫情期間加大了對加盟商的支持力度以及原材料上漲。」

然而,業績大幅下滑投資者們還沒等到絕味給出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卻等來了公司赴港上市的「國際化宣言」。不少投資者紛紛擔心公司估值縮水帶來的自身資產陣痛。要知道絕味目前在A股的市盈率是124.78倍,而在港股上市的周黑鴨市盈率只有54.5倍。 未來絕味的港股定價與估值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參考周黑鴨,這有可能直接損害絕味A股投資者的利益。因此,有投資者直接去詢問絕味董秘:「如何確保A股估值不被拉低」?

近年來,絕味的股價一直處於下行走向,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到23.54%,目前公司總市值為294.85億,相比歷史最高點的670億,蒸發超375億。而目前在食品領域港股市場的估值均遠低於 A 股市場。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從財務角度上分析,絕味作為A股上市公司沒有繼續發行H股的必要。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A+H)同時上市的情況,青島啤酒、安德利果汁都已有先例。整體看,港股資金活躍度不算太出色,但從未來國際化角度及整體布局看不失一種好選擇。

股東減持套現超37億元,

公司一邊融資一邊虧錢

除了業績下滑之外,絕味大股東的頻繁減持套現,也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原因之一。

2020年8月,絕味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夥企業(下稱「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計劃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6%的股份。次年發布公告公開上述操作合計套現25.6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絕味食品的實控人、董事長戴文軍正是上海聚成、上海慧功、上海成廣和上海福博的執行事務合伙人。2021年6月,絕味再度發布公告表示,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次減持,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96%。通過這兩次減持,上海聚成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套現37.47億元。若按照持股比例粗略計算,戴文軍兩次累計套現11.14億元。

與此同時,雖然近幾年絕味的投資版圖在不斷擴大,但卻收效甚微,甚至成了拖累。

自2017年上市以來,絕味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與番茄資本、新希望等合資投資了超過了60家餐飲品牌,投資標的包括和府撈麵、千味央廚、么麻子、幸福西餅等公司。

但絕味在2017-2021年期間的長期股權投資損益大多持續為負。其中,2017年為-275萬、2018年為-1270萬、2019年為4050萬、2020年為-1.16億元、2021年-6756.89萬元。並且這種連續虧損的狀態並沒在2022年變好,2022年上半年依然虧損了5129.56萬元,而2022年第三季度絕味的投資收益為-5814.77萬元。

另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絕味長期股權投資餘額已經達到23.31億元,此外還有1.9億元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占總資產超過三成。雖然近些年不斷對外投資讓絕味的資產結構有所弱化,相對同行業公司來說,流動資產得到了合理利用,但公司的短期償債壓力明顯。

截至2022年三季末,絕味短期借款增至6.15億元,加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有息短債達到了7.35億元,而帳面貨幣資金僅為10.51億元。因此,這時候選擇擴張海外市場,是風險與機遇並存的挑戰。

行業洗牌加劇,

絕味新海外故事要上演了?

近年來,在周黑鴨、絕味、煌上煌「滷味三巨頭」業績下滑的同時,新品牌的滷味市場也在不斷擴容。據艾媒諮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滷味行業規模將從3691億元飆升至4051億元。目前,盛香亭熱鹵、滷味零食品牌王小鹵已獲得B輪融資;熱鹵食光、鹵大媽完成天使輪融資;研鹵堂完成A輪融資。此外,三隻松鼠、百草味等休閒食品品牌也紛紛布局滷味零食。

面對極具誘惑力的市場機會,滷味品牌們蓄勢待發,都試圖從中分得一塊蛋糕。從絕味付港上市的動作來看,公司把目光放到了未來的國際市場上。

其實,早在2017年,絕味就開始布局新加坡、加拿大等市場。2019年8月,絕味公告稱,計劃以自有資金在日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總投資金額為4億日元。此前,絕味曾公開表示過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決心:快速推進海外市場的開發力度,搶占空白地帶,以保持規模優勢。

從營收數據上來看,絕味的境外市場並未給企業帶來新的增長曲線。據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絕味來自境外市場(包括新加坡及港澳地區)的營收為1.14億元,僅占其總營收比例的1.79%。而到了2022年6月底,絕味境外市場營收為6736萬元,其營收占比為2.07%。雖然較上一年有所增長,但比例仍很小還不成氣候。而絕味的加拿大、日本等市場截至目前依然未能給公司帶來值得一提的營收。

另外,絕味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也將成為此次投資的風險隱患。截至目前,在黑貓投訴中,絕味是「滷味三巨頭」里投訴最多的,投訴量為512件,並且大部分投訴內容為吃到異物、食品處理不幹凈等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062c4e91f407ad1fa052bf9349278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