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持續騷亂引發美媒興趣,不只是「找到同類」那麼簡單

2023-07-04     國防時報看點

原標題:法國持續騷亂引發美媒興趣,不只是「找到同類」那麼簡單

一周前,法國一名17歲北非裔少年被警察射殺,由此引發了一場全國性、持續性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騷亂發生以來,警方已逮捕兩千多名示威者。僅僅在7月1日晚間至2日早晨,就逮捕了超過700人,而這一數量,相較前兩天晚上已是呈下降趨勢。

用法國內政部長熱拉爾德·達爾馬寧的話來說,「這一夜較為平靜」,主要得益於部署大量警力和果斷行動。

根據相關報道來看,法國在全國範圍內部署了超過4.5萬名警察和憲兵署,甚至投入裝甲車和直升機用以維持治安。即便如此,騷亂也並未能得到完全控制,南部多個城市晚間仍有大量暴力襲擊、搶劫及縱火事件發生。

法國的大規模騷亂引發了廣泛關注,「法國陷落」「法國騷亂」「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等標籤一度衝上推特熱搜。包括中國在內,不少國家都發出警告,敦促在法或計劃前往法國的民眾「謹慎外出」,與法國毗鄰歐洲國家,甚至開始擔憂持續騷亂會蔓延至自己的國家。

關切有、擔憂有、驚訝有……在各方關切的視線之中,唯獨美國媒體帶著不合時宜的興奮。

日前,法國BFMTV電視台稱,美國媒體「正饒有興趣地關注法國局勢」。

在騷亂爆發之後不久,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福克斯新聞等美國主流媒體,就在線上首頁創建專題頁面、循環播放法國騷亂畫面,給予了該事件極高的曝光度。而美聯社的一篇報道,才真正讓法國媒體意識到美媒對這一事件的熱切從何而來。

這篇報道寫道:「法國槍擊事件表明,在與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執法)作鬥爭問題上,美國並不孤獨。」

這篇文章得到包括美國《赫芬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ABC)等媒體的轉載,CNN也在節目中連線法國記者,討論法國當前局面,和美國「弗洛伊德案」引起的「黑命貴」抗議活動是如何相似,甚至冷嘲熱諷地表示,法國和美國一樣,也有著「系統性種族主義」。

很顯然,由於法國這場騷亂,國際輿論的眼睛不再緊盯美國,美國各大媒體簡直喜形於色。

法國、乃至歐洲的騷亂,對美國而言都不是一件壞事。

自從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態尋求歐洲戰略自主,美國對法國就已有不滿,藉此機會給馬克龍「上眼藥」或許還是輕的,如此大規模的騷亂,有沒有美國出手在背後使壞,或許只有拜登政府自己才知道。

除此之外,美國彭博社近日援引美國銀行的數據稱,騷亂發生之後,歐洲有46億美元資金流出,大部分流向美國,歐洲越亂,美國吸收的歐洲資本會越多。

事實上,受害少年的外祖母日前已經通過媒體發聲,呼籲示威者停止騷亂,「別再砸碎玻璃、襲擊學校或大客車」;她不想讓示威者利用她外孫的死亡製造混亂,她感覺「很累」,希望家人獲得安寧。

但美國媒體顯然不希望法國的騷亂這麼快落幕,它們不遺餘力地將法國推到聚光燈下,接受輿論的審判,不僅是在為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打掩護」,更是希望藉此攪亂歐洲,從中謀取政治、經濟上的實際利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473d8e6d668486815952f0446a07d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