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新菜時,廚師與老闆意見不合,怎麼辦?

2023-02-16     紅廚

原標題:研發新菜時,廚師與老闆意見不合,怎麼辦?

相信換新菜時,廚師朋友都遇到過:老闆有自己的意見,還喜歡跟廚師爭論。噹噹老闆和廚師在出品上意見不統一的時候,該聽誰的?

作者:李節

編輯:大凡

題圖:攝圖網

近日,紅廚網在網上看到一則關於廚師因討論菜品引發口角殺了老闆案件的起訴書。48歲的男廚師酒後與老闆等人討論新菜品製作,結果兩人一言不合,廚師持刀追砍老闆,最終導致老闆失血死亡,廚師也被判死刑緩刑。

這則新聞出來後,引發了廣大廚師的討論。有廚師朋友表示,殺人行為太過激了,但是不可否認,有很多餐飲老闆特別喜歡對廚師出品指手畫腳。

還有的廚師朋友表示,最討厭的老闆之一就是那種自以為是的老闆。他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前兩年找過一份薪資還不錯新工作,歡天喜地入職,結果第二天就離職了。

「那天剛好推新菜,廚師長帶著我們試菜,老闆把我們做的新菜全都踩得一文不值。」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誠然,餐飲行業中,有很多外行老闆喜歡對廚師出品指指點點,也導致廚師跟老闆之間很容易發生矛盾摩擦。一方面廚師認為出品是他們的事情,出什麼菜、怎麼出應該由廚師自己決定,另一方面,老闆會認為自己眼光高格局大,只有賣一些熱銷菜利潤才高。

那麼,當廚師和老闆討論菜品時意見不統一,該聽誰的?廚師朋友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

出品歸誰管?

弄清權責是前提

其實要想清楚出品應該歸誰管有一個核心前提——職能劃分。

後廚是一家店負責出品的核心部門,廚師長需要定期推出新菜,做好成本利潤核算,管理好進貨渠道,培訓團隊廚師製作菜品並且在日常工作環節保證菜品質量,定期與前廳經理復盤菜品銷量。

老闆的職能則是作為企業的經營者,要統籌全局,做好餐廳定位,了解市場變化,協調前廳和後廚,做好整體成本核算,與後廚商量出品,與前廳做好營銷活動,提升營業額,帶領團隊經營好餐企。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也就是說,餐飲老闆的目光應該聚焦在市場,以及餐企整體,而不是具體到出品這樣的細節。

比如要推春季新菜,一家好的餐廳,流程應該是廚師長帶領廚師團隊,挖掘當季時令食材,然後結合自己的專業和經驗,做出色香味型都有特色的新菜,然後進行成本核算,定價格,最後將相關數據和新菜給老闆參考,老闆敲定推出。老闆應該是告訴廚師他發現當季比較火的食材是什麼、自己有哪些好的渠道、在成本和價格上有什麼想法。

然而,現實中有很多老闆會在烹飪專業上跟廚師爭論:咸了、甜了,炒5分鐘太久了,不應該煎應該用炸……

這是因為很多餐飲老闆會用「餐廳是我的,所有人都應該聽我一個人的,我覺得可以就可以,我覺得不行就不行」的思維去看待每個員工,看待每個部門。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目光遠高於普通員工,所以每個環節每個人都要嚴格把關,尤其是出品環節,廚師只需聽自己的話把菜做好就行了。

簡單說,他們不相信廚師的專業,只相信自己。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而站在廚師角度,經過很多年的學習訓練,烹飪的手藝、對菜品的理解都有自己的思考,被內行前輩指導求之不得,但是被外行人在專業上瞎指揮瞎指點,那就是對自己專業能力的全盤否定,當然容易生氣。

那麼,當廚師與老闆在討論出品時,發生意見不合的情況,廚師應該怎麼辦呢?是該完全聽老闆的,還是冒著得罪老闆的風險堅持己見?也許大家並不需要做出非黑即白的選擇。

完善制度

按流程辦事

出品聽誰的,其實可以落實到制度上來。

有廚師長說,自己以前跟老闆在菜品上有意見不合時,會主動讓步,但是最後還是被新來的「空降兵」取代,原因是沒有自己的看法不夠專業。後來去到新餐廳,又遇到了喜歡在出品上指點的老闆,結果沒有讓步,跟老闆據理力爭,很快就被穿小鞋,只好被迫再次換工作。換工作前,他想來想去都想不明白,自己爭也不是,不爭也不是。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制度不完善所導致的,是整個出品流程不明確所導致的,所以很容易出現今天老闆可以指指點點,明天前廳經理也可以過來插一腳,後天店長還會說三道四,太多雜音影響廚師工作

而完善的出品制度,不僅可以明確流程,更重要的是明確職責。

紅廚網了解到,一些管理清晰、制度明確的餐廳,就幾乎不會出現外行人指點內行人的情況。比如徐記海鮮,有著嚴格的管理制度,不僅約束員工,也會約束管理層,職責明確,非必要成員不得進入後廚,真正能做到各司其職。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還有的餐飲店會推出表格化管理制度,將每個環節落實到人、責任到人。

比如推新菜,首先要制定標準菜譜,明確主輔料配方,規定製作程序,明確裝盤形式、盛器規格、味型、出凈率、成本、毛利率和售價,然後由廚師長與前廳經理共同設定銷量目標,規定新菜上架時間,通過最終銷量結合判斷菜品是否值得定位常規菜單。

中國烹飪大師姚國斌告訴紅廚網,在明確流程和職權範圍後,廚師的專業性得以保障,老闆就只能給建議,定價格、控制毛利率,沒辦法再在具體出品上指手畫腳。

「還有一點,很多時候廚師的眼光視界並不比老闆差,廚師都是有圈子的,可以相互學習味、型。」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如果制度不完善,可以試試曲線勸阻老闆的一意孤行,不用完全聽從,也沒有必要硬剛到底。

姚國斌表示,出品要按餐廳定位來研發,有時候老闆意見不合就是他只看到市場爆品是什麼,卻忽視了餐廳定位的問題。

「本來是賣海鮮的餐廳,老闆覺得豬手很火,就要求做豬手。」

這時,廚師應該提醒老闆,如果餐廳經營方向一直改,做得太雜,一方面不好備貨,另一方面會浪費大量原材料。

「如果老闆執意要推豬手,我們也不用急著爭論,可以用豬手融合海鮮做一些特色菜肴,推出後用市場反應來告訴老闆可行不可行。」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總的來說,當出品時廚師發現自己與老闆意見不合,最好可以明確職責、制度,讓老闆明白廚師是出品第一負責人,銷量好予以嘉獎,銷量差承擔責任,相信專業,這樣彼此都清晰明了。如果餐廳沒有明確制度,廚師也不用硬鋼,跟他分析利弊,用市場驗證即可。

大家有遇到過喜歡在出品上指指點點的老闆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做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3f82afefa12b2c58a33c15f759ef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