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紅妝:古代浙東婚嫁禮俗

2022-06-03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十里紅妝:古代浙東婚嫁禮俗

「十里紅妝」是寧海特有的嫁女場面,發嫁妝的當天,送親隊伍穿著紅色的衣服,紅色的褲子,抬著各式各樣的紅箱、紅桌、紅椅、紅柜子走在隊伍的最前面,還有一頂紅色的龍鳳花轎,伴著鑼鼓隊伍行走於前童古老的巷子裡面,搬嫁妝的隊伍從女方家一直延伸到夫家。情景非常壯觀,浩浩蕩蕩,隊伍好似一條披著紅袍的金龍,歡天喜地,故稱為「十里紅妝」。人們常用「良田千畝,十里紅妝」來形容姑娘出嫁時豐厚的嫁妝。

舊時寧海大戶富庶,才能負擔起豐厚的嫁妝。新娘的嫁妝貴重與否決定了以後在夫家的地位。於是,小到針頭線腦,大到婚床花轎、箱、櫃、桌、椅、盆、桶、銅錫器,無一不是描龍畫鳳,樣樣齊全。

紅妝里的器皿,即紅妝家具基本上是製作於清代,但也有少數是到民國的。當時女方收了男方的禮金後,為了不落下賣女兒的罵名,所以有錢人家就重金為女兒準備日常起居所需的一切家具、器皿作為嫁妝,以免女兒嫁過去後受冷落,從而怠慢了自己的女兒,同時也是向外和男方家顯示自己的財富。除了床上用品、衣服、首飾、被子以及女紅所需要的細軟等在迎親的時候隨著花轎送出去,其餘的東西都會在婚期的前一天送往男方家。當地的人們會非常重視這個婚嫁的禮俗,將結婚的場面辦得紅紅火火的。

紅妝家具的地方特色比較明顯,對大眾來說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其除了上述在色彩上以朱金打造出一番濃情蜜意之外,在造型方面也是別具一格。首先,紅妝家具作為婚嫁家具,在物理的實用功能之上還多了一層禮儀的文化功能。因此,紅妝家具在器型上比較方正碩大,且為對稱構圖,形態穩定而莊重,既給人一種大家風範的感覺,也會有一種處事和諧之美意。

其次,紅妝家具圓潤光滑、豐富多彩,線條變化富有韻律感。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單一的大面積紅色帶來的視覺疲勞,另一方面又迎合了女性柔婉的審美,平添了一番耐人尋味的意趣。

第三,作為兼具禮用功能的家具,紅妝家具特別注重對女性起居行為的規範。紅妝家具中的一款扶手椅,其外形與一般的扶手椅並無多大差別,唯獨扶手往裡縮短了約20公分,其目的是讓女子坐在上面時不能像男人一樣擱臂端坐,而是淺淺的坐在椅子的前沿,體現出了含蓄的女人味。

第四,女子一旦出嫁,她生活的一切,父母都無法也無力顧及,唯有嫁妝能給她最後的支持,所以紅妝家具在設計上處處體現著對女性的關照。其製作精巧,在家具上通常都會有一些隱秘的機關,如梳妝桌的角花內藏著三角暗屜。試想父母在女子出嫁時告知家具哪裡有個機關,裡面或者藏了什麼,而女兒緊張又欣喜地懷揣著這個秘密,即使在婚後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多一點趣味。再如,尺寸比一般圈椅小巧的女式朱金圈椅,以及椅側藏著小暗屜的小腳椅等,這樣的設計既實用,又巧妙地體貼了女性的生活需求。

十里紅妝家具作為中國傳統家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浙東民俗婚慶文化的實物見證,承載了浙東地區獨特的器型造物之美和濃厚的人文色彩。雖然,隨著生活演進,昔日十里紅妝的喧鬧場面已漸漸隱去,但是它獨特的實用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始終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和本土設計的靈感來源。

由於製作耗費上萬工時,故稱「萬工轎」。周圍裝飾有無數花鳥和精緻的小宮燈、流蘇、掛帷。以多種珍貴木材雕刻數百個人物、吉祥主題圖案及戲劇場景。花轎是迎娶新娘的交通工具,採用朱漆鋪底,金箔貼花與漆雕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