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有時候太不體諒孩子的心情了,一個玩笑,或者生硬的態度,都可能把孩子嚇住。教育都在細節里,我們還是要多多觀察我們自己怎麼跟孩子相處。稍微留心一下,每天的每一件小事情我們都站到孩子的角度上體會一下,可能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蔣媽
尹建莉老師:
您好。
我是您的忠實讀者,想跟您說說我家孩子的問題。
我家女兒今年3歲4個月了,孩子內向、膽怯,對不熟悉的人置若罔聞,別人再怎麼和她說話,她都會眼睛看著別處,不予理睬。在幼兒園表現得更為明顯,剛開始時總是一個人,不能主動去拿玩具玩兒,吃點心的時候,孩子們都可以自己去拿,她不去,即使她想吃也不會過去。
作為家長,最怕孩子不自信、膽怯、放不開,總覺得這樣會影響她將來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事,影響到她做任何事的效果,總覺得孩子應該是無所顧忌、無所畏懼的,放得開撒歡的玩,可是我怎麼發現我的孩子雖然這麼小,已經有點在乎別人的目光了,這可怎麼辦?去年秋天,我帶她到海邊玩,別的孩子玩沙子玩水,她根本不敢到有浪花的地方去,即使那裡有她想要的貝殼。
這到底是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方法,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請您幫我解除困惑好嗎,謝謝您!
尹建莉
蔣媽:
你好。
我從你的留言當中,首先看到孩子的膽怯,從你這些描述的情況之中,我完全可以體會到,孩子在面對外面世界的時候是如何的害怕。
其實,從你的留言中我也看到,你內心是有一套標準的,你認為孩子應該怎麼樣,那麼,孩子如果不符合你的想法,你就會感到著急。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你一定有很多理想化的設想,無意中會把它套在孩子的頭上。
你每一種理想化的設想都會在無意中要求孩子,如果孩子達不到,你一定會告訴他,給他講道理,甚至嚴厲地要求他。這些行為都會一點一點地挫敗孩子的自信心,一點一點讓孩子膽怯起來。可能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孩子對世界的畏懼和排斥,來源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
前幾天我收到一位家長的諮詢,她說她的孩子也特別膽小,跟你的孩子的情況有點類似,她也是自認為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也不認為自己對孩子要求嚴厲。可是,她講到一個細節,就讓我們立刻看出她跟孩子相處的問題:他的孩子每次不小心闖了禍,都會特別害怕,比如,打翻一杯水,馬上會大哭,會說我不是故意的,家長會安慰他說,誰都有做錯事的時候,我不責怪你。
仔細體會家長的這句話,表面上是在安慰孩子,事實上已經給這件事情定性了,孩子你打翻水,你是犯錯了,我原諒你,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孩子怎麼能不自卑、不畏畏縮縮對待每一件事情呢?
我這兩天正好在三亞,那天在海邊也看到這樣的一幕:爸爸、媽媽帶著3歲的孩子在海邊玩,孩子第一眼看到大海的時候,我相信他是興奮的,媽媽先衝到水裡,突然大喊一聲,假裝腳丫子被咬住了,把孩子嚇住了,接著媽媽笑起來,說媽媽騙你呢,可孩子這時候已經嚇壞了,爸爸卻仍很生硬地拉孩子往水裡走,孩子本能地拒絕。他們兩個人一起勸孩子進來進來,在孩子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情況下,他已經嚇得再也不敢走進海里去了。
這個細節可以告訴我們,父母們有時候太不體諒孩子的心情了,一個玩笑,或者生硬的態度,都可能把孩子嚇住。教育都在細節里,我們還是要多多觀察我們自己怎麼跟孩子相處。稍微留心一下,每天的每一件小事情我們都站到孩子的角度上體會一下,可能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f2119bab10d909c84e0d3c083e09e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