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入土後,朱元璋讓人鋸掉棺木一尺,結果只見:開棺見屍者斬

2023-12-31     阿斗愛

原標題:劉伯溫入土後,朱元璋讓人鋸掉棺木一尺,結果只見:開棺見屍者斬

古人云:「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句話道出了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元末明初的劉伯溫在歷史長河中的不同命運。諸葛亮,被譽為神機妙算的智者,儘管竭盡全力為劉備爭得了三分天下,卻未能見到大一統的江山。而劉伯溫,則協助朱元璋成功統一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然而,這兩位偉大謀士的晚年卻都頗具悲劇色彩,讓人感到惋惜。

諸葛亮終老於北伐路上,雖然未能完成自己的宏偉事業,但一生卻得到了劉備的深厚信任。與之不同的是,劉伯溫在晚年備受猜忌,甚至在朱元璋的默許下被胡惟庸毒死。即便歸葬故土青田,朱元璋依舊心存疑慮,派人挖開劉伯溫的墳墓,卻發現裡面寫著六個大字:「開棺見屍者死」。

劉伯溫,字基,浙江青田人,不僅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還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家、散文家和文學家。他被稱為「近乎封神」的謀士,傳說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甚至能夠預見自己死後的事情。劉伯溫自幼聰慧過人,年輕時已顯神童之姿。在府學深造和外出遊學的經歷中,他不僅通讀經書,更精通百家,尤其對兵法韜略有著特殊的興趣。

公元1333年,23歲的劉伯溫前往元大都參加會試,成功考中進士。被元朝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擔任縣令的二把手。在這個職位上,他與貪污納賄的權貴官員展開激烈鬥爭,雖然整治了社會風氣,卻也讓劉伯溫深刻認識到元朝的腐敗難以一人改變。因此,他辭官歸鄉,儘管多次起兵反抗,但最終認清元朝的腐敗本質,決心隱居不仕。

直到1360年,朱元璋請劉伯溫至應天,並尊他為「老先生」。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制定戰略,先戰陳友諒,後平張士誠,最終北伐蒙元一統天下。然而,劉伯溫未曾想到,他的聰明才智竟成為他被忌憚的原因。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功臣進行大封,但劉伯溫卻僅被封為誠意伯,與同謀主的李善長相差兩個等級。朱元璋還扶持了胡惟庸與劉伯溫對立。

劉伯溫目睹朝野風雲,內心寒涼。朱元璋的疏遠使他心生辭官歸隱的想法。然而,回到家鄉後,他發現盜匪聚集,為了維護治安,他希望在這裡設立巡檢司。胡惟庸藉機誣告劉伯溫私自尋找有帝王氣息的墳墓,朱元璋得知後命令他進京解釋。但劉伯溫卻受到冷遇,朱元璋不理不睬,甚至在他病重時由胡惟庸帶藥探望。不久後,劉伯溫病逝,長子將他的屍體帶回青田歸葬。

朱元璋對劉伯溫的忌憚仍未減弱,派人挖開劉伯溫的墳墓。然而,墓穴中卻顯現出六個大字:「開棺見屍者死」。這是《大明律令》中的一條,諷刺朱元璋觸犯了自己制定的法律。得知此事,朱元璋深感羞愧,後來在誅殺胡惟庸時,將殺害劉伯溫作為罪名之一。

這段君臣之情的諷刺,反映了朱元璋當時的政治手法和對功臣的疏離。劉伯溫,一位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傳奇的謀士,以其聰明才智、文學藝術的雙重身份,成為古代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謀士之一。他的一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歷史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cc55e9ecc8fdaf112e9b605cb3c3e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