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遊覽「麻薩諸塞」號戰列艦 (舷號-59)

2024-10-15     胡侃雜史

換換口味,咱們聊聊戰列艦。如果說宮崎駿是蒸汽朋克,那麼大友克洋就是賽博朋克。雖然喜歡這兩位作者,看他們的作品非常少。因為喜歡朋克風格所以對大艦巨炮就有偏愛,不過大艦巨炮時代已經過去了,還好有博物館的存在,我們還能一窺他們的面貌。

現在已經是十月中旬了,又到兩年一度的航展季。不知道大夥准沒準備好,反正我是沒準備好。如果帶小朋友,一定要帶好防護。畢竟戰鬥機的聲音很大,部分小朋友會感覺害怕。

今天要聊舷號-59「麻薩諸塞」號戰列艦,它是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三號艦,現展示於麻薩諸塞州的戰列艦灣。這裡的展區內還包括驅逐艦「甘迺迪」號和潛艇「獅魚」號。

麻薩諸塞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為南達科他級快速戰列艦建造的四艘之一,於1930年代末建造。這是華盛頓條約體系在1930年代中期開始瓦解後首批設計的美國戰列艦,條約中的「升級條款」允許主炮口徑增至16英寸(406毫米),但由於未獲授權建造更大的戰列艦,其排水量被限制在華盛頓條約的35,000長噸(36,000噸)範圍內。要求這些戰列艦具備防禦同等口徑主炮的裝甲,但在排水量限制下,導致設計相對緊湊。而戰時進行的防空武器加強和船員增多,使空間更加緊張。

建成後,麻薩諸塞號於1942年11月參加了火炬行動,支援對法屬北非的入侵。期間,與未完工的法國戰列艦讓·巴爾號進行了炮戰,並使其失去戰鬥能力。隨後,麻薩諸塞號轉戰太平洋戰場,參與對日本的作戰,主要任務是為快速航母特遣隊護航,防禦來自海空的攻擊。在此期間,它參與了1943年和1944年初的吉爾伯特和馬紹爾群島戰役,以及1944年底至1945年初的菲律賓戰役。1945年晚些時候,該艦支援了沖繩戰役,並參與了對日本本土的攻擊,包括在7月和8月炮擊本州的工業目標。

戰爭結束後,麻薩諸塞號返回美國,並於1947年退役,加入大西洋後備艦隊諾福克分隊。1962年,該艦從海軍艦艇登記冊上除名。三年後,戰列艦被移交給麻薩諸塞紀念委員會,並作為博物館艦保存在麻薩諸塞州福爾里弗的戰列艦灣。1980年代,為重新啟用衣阿華級戰列艦,部分材料被移除,但該艦仍保留了其戰時配置。

在麻薩諸塞號戰列艦被除籍並計劃處理後,一群該艦的前船員開始遊說,希望將其保存為博物館艦。麻薩諸塞紀念委員會成功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從海軍購買該艦,其中包括通過為該州兒童發起的捐款活動。1965年6月8日,海軍將該艦的所有權移交給麻薩諸塞州。兩個月後的8月14日,麻薩諸塞號在麻薩諸塞州福爾里弗的戰列艦灣錨泊。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20世紀80年代初,當海軍重新啟用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時,部分保存的戰列艦,包括麻薩諸塞號,被拆取了零部件,以恢復衣阿華級戰列艦的服役狀態。大部分移除的材料是發動機艙的部件,這些部件在海軍庫存中已經不再供應。麻薩諸塞號於1986年1月14日被宣布為國家歷史地標,並列入國家史跡名錄。除了20世紀80年代移除的材料和海軍持有期間取走的飛機彈射器外,麻薩諸塞號仍基本保持著戰時配置。

1998年11月,麻薩諸塞號關閉,準備前往波士頓進行檢修。1998年11月4日早上6:30,她開始了300英里(480公里)到波士頓的行程,一艘拖船將她帶過布拉加大橋、希望山大橋和紐波特大橋,沿著海岸線前往波士頓。11月7日,她抵達波士頓並進入了3號干船塢。檢驗確定戰列艦需要在水線處增加額外的鋼板,以防止海水腐蝕。此外,檢查還發現了一些漏水的鉚釘,並確認需要拆除兩隻螺旋槳進行修理。接下來的四個月,麻薩諸塞號進行了修理,包括在船體上增加了近225,000磅(102,000公斤)的鋼材,並使用一種名為「紅手環氧樹脂」的化合物對船體進行包覆,以防止進一步惡化。1999年3月,麻薩諸塞號結束了干船塢的修理,並在拖船的牽引下返回戰列艦灣。1999年3月13日下午15:30,抵達原泊位。

日式飛機識別表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這裡標註主炮,不清楚是什麼位置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副炮

發動機艙

發動機艙

發動機艙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主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0c9514693f0fedfae8312c42f03ec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