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還不降價?

2023-12-06     汽車公社

最近一段時間的特斯拉,位於中國車市令人捉摸不透的迷幻操作還真不少。

譬如,上月先是針對Model 3與Model Y全系車型,分別多次進行小幅度價格上調,緊接著又開始變相讓利,推出贈送保險與降低分期金融服務費的政策。

一來一回之間,試圖「全力逼單」那些持幣觀望消費者,已經明晃晃的擺在了台面之上。可僅就階段性結果而言,只能說遠沒有想像中的樂觀。

作為論據,結合乘聯會剛剛發布的預估數據,雖然特斯拉在華11月銷量超過8.2萬輛,環比增長達到14%,但同比層面卻出現了17.8%的大幅度下滑,創下近一年以來的最高紀錄。

並且要知道,目前特斯拉在華銷量組成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出口海外。

換言之,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位於國內的終端需求,真真切切的遇到了一些麻煩。而在我眼中,最大的痛點無外乎兩方面。

內憂與外患

首先,自身產品力方面。

實際上,無論Model 3也好,還是Model Y也罷,都在今年下半年逐一迎來了煥新,尤其是前者算得上一次千呼萬喚駛出來的「中期改款」。

可結合來自外界的反饋,發現大家的感知不夠強烈。

很多人覺得,特斯拉只是針對產品外觀造型與內飾細節進行了「縫縫補補」,真正重要的三電系統幾乎沒有改變。

而在用戶愈發在意的智能座艙與智能駕駛方面,和愈發內卷的自主品牌相比,也沒有太大的進步與變化。

「你現在讓我花26萬元,買一個電池只有60多度,還是磷酸鐵鋰電池,整車配置較為一般,後排空間還不算寬敞與舒適的純電轎車,絕對是不可能的。」

「有那麼多更好的選擇,就算特斯拉又怎樣?」

「現在,已經不是幾年前了。」

絕不是杜撰,以上三句略顯扎心的觀點,來自之前參加某新勢力造車活動時,與某媒體的交談過程中。即便不願承認,但這就是今天文章主角在華必須直面的困境。

還是那句話:「那段非Model 3與Model Y不買的日子早已過去。」

而在談過了內憂,外患也是特斯拉無法迴避的痛點。

繼續以Model 3為例,僅僅今年盤踞在它周圍的競品已經不下10款,小鵬P7、蔚來ET5、比亞迪漢、比亞迪海豹、哪吒S、零跑C01、深藍SL03、昊鉑GT、阿維塔12、智界S7、極氪007、吉利銀河E8等等,可以說沒有誰是善茬。

明年,中級純電轎車板塊無疑將變得愈發恐怖與內卷。小米SU7、極越第二款新車、小鵬P7大改款、比亞迪漢大改款……同樣會不留情面、前仆後繼的瘋狂湧入賽道之中。

試問,面對如潮水般的攻勢,Model 3又該怎樣應對?

類似的問題也需拋給Model Y。畢竟,中級純電SUV的競爭與廝殺,一點不比中級純電轎車板塊要低。

比亞迪、華為、理想、蔚來、小鵬、吉利、長安、長城……紛紛都在盯著這塊還在變得誘人的「肥肉」。

而接下來的篇幅,更想聊聊我的一些看法。

「如果用評判一家全球車企的標準去衡量特斯拉,其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也恰恰基於這樣的背景,註定了特斯拉在華越來越難以做出特別行之有效的針對性布局與調整。」

曾經的它,的確掌握著對應細分市場的產品定義權與定價權。現在的它,擁有的能力卻在一點點的被蠶食。

順勢,轉移視線至不久前結束的廣州車展,雖然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並未參加,但從許多自主品牌發布會的PPT中,都能見到Model 3與Model Y的身影。

無需懷疑,二者就是所有自主品牌的「眼中釘」與「肉中刺」,人人都想把它們拉下所謂的神壇。

降價與不降價

本段開篇,需要說明的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特斯拉在華並沒有到任人宰割的時候,反而依舊充滿著競爭力。只不過,眼下想要儘快破局、擺脫頹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肯定還是——降價。

更簡單粗暴來說,按照現在的綜合產品力與行業大環境,Model 3賣26萬肯定不值,可一旦賣到22萬元甚至更低情況或將徹底的發生改觀。

同理,Model Y如果能夠祭出一份更誠意滿滿的價格,也將再次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殊不知,就在本周,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動力電池關鍵材料碳酸鋰期貨價格已跌破10萬元/噸。而近4個半月的時間內,碳酸鋰期貨價格累計下挫逾60%,幾乎天天都是新低。

也恰恰基於這樣的背景,參考已經發布的財報,雖然特斯拉的單車毛利率表現不算強勢,但絕不是沒有任何的降價空間。

況且別忘記了,之前馬斯克確實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揚言過:「我們願意為了增加產量繼續加大投入,甚至犧牲部分利潤率。若整體經濟環境不穩定,還會進行降價。」

更加微妙的是,2023年中國車市的「價格戰」因特斯拉而起,誰都無法保證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不會再次挑起2024年的戰火。

畢竟,為了達成目標,今天文章主角祭出什麼「掀桌子」的操作都不意外。

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為了令單車毛利率足夠可觀,特斯拉會保持絕對自信,短期內不選擇降價,甚至繼續不降反升。

屆時,如果真的發生,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一定會被血淋淋的中國車市狠狠教育一番。

首先,站在潛在消費者的角度,對於Model 3與Model Y的定價,大家的心中早已擁有一桿秤,任憑前者隨便折騰與反覆橫跳,最終達到預期值才會選擇入手。

因此,不降價或者漲價,只會催生越來越多的「等等黨」。

其次,站在各大主機廠的角度。實際上,自11月開始,除了特斯拉選擇逆市漲價,包括比亞迪、長安深藍、零跑、智己、哪吒、極越等品牌紛紛開啟降價衝量,優惠幅度從1萬元-3萬元不等。

大家集體抱有的潛台詞更像是:「你漲你的,我降我的。」整體來看,沒有一個頭鐵的自主品牌選擇跟隨,反而紛紛趁虛而入瓜分特斯拉的潛客。

而將視角放大,對於即將到來的2024年,在沒有其它更有效競爭手段的情況下,「價格戰」大機率將成為各大主機廠的主要策略。

就像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提及的那樣,「當下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車企在未來3-5年如果沒衝上去,就沒機會了。並且未來3-5年,車市整體或不同細分板塊會持續開打價格戰。」

所以對於特斯拉來說,想要憑藉一己之力在華抵抗行業大勢,就像是一顆石子丟入到一片紅海之中,掀不起水花。

寫到這裡,文章漸漸臨近尾聲,最後想要分享我在微博上看到的一個判斷:「2024年,特斯拉在華將會丟掉新能源車銷量榜第二名的位置,滑落到第三名甚至第四名。」

結合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目前的處境,突然覺得可能性不小。而為了保持身處中國車市的地位,除了降價之外,特斯拉需要做的東西無疑還有很多。

不然,真的將會吞下苦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f81a105ac004c512adf0b1320669b98.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