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出現一隻大熊貓,2次下山覓食闖入村莊,身材瘦弱惹人憐

2023-01-06   動物速遞

原標題:四川雅安出現一隻大熊貓,2次下山覓食闖入村莊,身材瘦弱惹人憐

大熊貓是我們最喜愛的動物之一,它是我們的國寶,因其模樣可愛,行為舉止盡顯憨態,所以它們不僅受到國人的喜愛,也廣受全世界人民的追捧。

大熊貓僅分布於我國境內,一共有兩個亞種,分別是大熊貓四川亞種(指名亞種)和大熊貓秦嶺亞種

這兩個亞種在外形上都差不多,胖胖的身軀,黑白分明的毛色。不過相較而言,大熊貓秦嶺亞種相對於四川亞種來說體型更大一些,但腦袋的比例卻更小,所以從外表看上去,四川亞種要更萌一些。

我國大多數的野生大熊貓都分布在四川境內,根據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公布的大熊貓第四次普查數據來看,四川省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1206隻,占了全國野外大熊貓種群數量的76%。

雅安是野生大熊貓分布比較多的一個市,大概有340多隻,所以在雅安,野生大熊貓下山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現象並不罕見。比如在近日,四川雅安市蘆山縣的一農戶家中,就連續兩日遭到大熊貓光顧。

野生熊貓闖入村莊,身材瘦弱惹人憐

雅安蘆山小河村的一戶村民家的後院,連續兩日闖入了一隻大熊貓,據村民描述,當時這隻大熊貓下山之後,就徑直闖入村莊,然後一路來到自家的院子裡面,一位正在洗菜的大媽被這突如其來的龐然大物嚇了一跳,所幸大熊貓並未表現出攻擊性。

從情形來看,大熊貓應該是下山覓食的,相關專家也表示,在冬季的時候,大熊貓的確有較大的可能會來到低海拔地區尋找食物。經過一番尋覓之後,大熊貓躲進了一個角落裡。

村民見狀也不敢輕舉妄動,於是趕忙聯繫了派出所。民警和林業站的工作人員趕到現場之後,大熊貓仍躲在角落裡面未離開,鑒於大熊貓體型較大,而且是一種實力強勁的猛獸,所以大家也沒有貿然行動。

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決定採取麻醉的方式對這隻大熊貓進行救助。之後經過簡單檢查,這隻大熊貓就被送往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進一步救助。

大熊貓素來以豐滿圓潤的體態示人,但從畫面來看,這隻大熊貓的身材明顯要瘦弱一些,沒有了圓滾滾的樣子,多少有點讓人憐惜,猜測可能是長期沒有吃飽的緣故。

大熊貓其實不愛「走動」

近些年來隨著網絡信息的高速發展,尤其是自媒體的興起,身邊的大小事很快就能夠傳遍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下山闖入人類家園的新聞看得多了,總會給人一種感覺,認為大熊貓很愛下山似的。

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覺,大熊貓是一種非常機警的動物,至於進入近現代之後,直到1869年法國的生物學家才在雅安境內發現它們,之後才被介紹給全世界。然而在此前國際社會上對大熊貓一無所知。

另外,大熊貓除了比較機警之外,其實還很不愛走動,是一種非常「宅」的動物

大熊貓自誕生之初演化到現代大熊貓這個階段,幾乎已經完全放棄肉食,變得以素食為主,而且是以竹子這類適口性極差、營養價值極低的植物為主。

相對於其他食草動物豐富的植物食物來源之外,大熊貓的飲食十分單一,全年飲食構成裡面,竹子的比例達到了99%

這樣雖然讓大熊貓避開了與食肉動物、大多數食草動物的競爭,但後果就是每天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進食。因為單位數量的竹子能量小,就必須以數量去彌補這一短板。同時開源的情況下儘量節流,所以大熊貓也變得不愛動彈。

研究發現,一隻100公斤的大熊貓,每天進食的時長就達到了12-16個小時,每天幾乎是吃飽了就睡,睡醒就吃,平時只在很小的一個範圍內活動。

數百萬年演化,大熊貓逐漸可愛化

人們常說大熊貓是動物界的「活化石」,但是你知道它們究竟有多古老嗎?大熊貓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至今800-9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當時地球上有一種叫作始熊貓的小型食肉動物。

它看上去就像是一隻胖狐狸一樣,擁有尖牙和利爪,是一種純食肉動物,以一些小動物們為食。相對於現代大熊貓來說,始熊貓看上去更像是食肉猛獸,但體型卻遠遠不及現代大熊貓。

到了更新世早期,始熊貓演化出了小種大熊貓,在這個階段,它們就已經過渡到以竹子為主要食物了。

更新世中後期,演化到巴氏大熊貓階段,在外形上,巴氏大熊貓更接近現代大熊貓,但體型卻更大,比現代大熊貓還大12.5%左右。在這個階段,是大熊貓家族的鼎盛階段,分布範圍一度擴散到如今越南、緬甸一帶。

到了現代大熊貓階段,已經是它們演化的第四階段,在這個階段裡面,大熊貓的外表更加可愛化,食性也變得更加單一。

很多人認為,大熊貓的演化已經到了末路,如果不是人為保護,很可能就會消失了。當然這個觀點是否正確,我持保留意見。

大熊貓天生不愛動彈愛睡覺,這是真的,但並不代表它們不會遠行。很多野生動物在季節變化的時候,都會進行垂直遷徙,比如在夏季的時候,它們傾向於往更高海拔的地區活動,而到了冬季,則更傾向於往較低海拔的地區遷徙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大熊貓的數量越來越多,它們誤闖人類家園的現象也會更頻發,所以如何探討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將會是一個長久的課題,需要所有人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