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生離職微軟

2019-11-14     字母榜

導語:微軟離職高管的下一站,往往是蓬勃發展的中國網際網路大公司

文 蔣曉婷

微軟再次發生人事震動。

14日凌晨,微軟宣布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離職,目前正在過渡期,沈向洋將在2020年2月1日正式離開。

離職後,沈向洋繼續擔任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和比爾·蓋茨的顧問,他的崗位將由微軟首席技術官Kevin Scott接任。

陸奇之後,沈向洋稱得上是微軟公司位置最高的華人高管。

從1996年加入微軟至今,沈向洋在微軟工作了23年,不僅是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也是微軟核心業務——AI和技術研發整體負責人,手下有超過5000人的人工智慧團隊。最廣為人知的科技成就是創辦微軟亞洲研究院,開發搜尋引擎微軟必應,以及領導團隊開發出人工智慧小冰。

此前美國媒體曾評價沈向洋對微軟的重要性: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沈向洋在美國科技圈也榮譽等身,他不僅是計算機視覺和計算機圖形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也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國際計算機協會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

而這次沈向洋的離職,對微軟來說,或許有劃時代的意義。

不同於以往的離別贈信內容,此次微軟給沈向洋的贈別信上,除常規感謝外,尊稱他是微軟的中國先生,更是中國的微軟大使。

目前沈向洋只有53歲,正處於事業發展黃金期,坊間猜測沈向洋離職原因的聲音有很多。

按照今日發布的沈向洋離職告白信,他自己的說法頗具「使命感」:人生新階段要探尋超越微軟、超越商業的新挑戰,思考能為產業、為下一代計算科學領域的研究員和工程師們多做些什麼。

而在今年3月,沈向洋在個人博客上分享7條工作經驗,曾主動談及「職業目標」。他坦言,從卡耐基梅隆大學畢業拿到機器人科學的博士學位後,職業目標是成為計算機科學教授,教導後輩並為這一領域做出世界一流的貢獻。但日後的選擇並未朝著原計劃的方向發展。他展望未來,認為自己會成為一名更加出色的教授。

目前只有時間能證明沈向洋的教授夢想能否成真。

沈向洋之前離職的微軟華人高管,大都選擇回國尋找事業更高峰,在中國網際網路大公司中擔任核心領導。畢竟,微軟多年來被視作人工智慧的「黃埔軍校」,國內網際網路企業對微軟中人向來青眼有加。而那些年從微軟離開的人,回國後或再成同事,或成為對手,在各自領域依然有能量攪弄風雲。

A

陸奇和沈向洋一度是微軟公司里的華人高管雙子星。

兩人師出同門,前後腳在美國計算機專業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學讀博,陸奇從雅虎選擇加入微軟,就有沈向洋的牽線搭橋。2016年9月,55歲的陸奇從微軟離職,起因是騎自行車測試人體數據時意外受傷。沈向洋接過陸奇負責的必應和Cortana重任,接棒負責起微軟的人工智慧業務。

離職前的陸奇,在微軟10年,已經是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被稱為「全球科技公司華人第一高管」,「華人科學家的高峰」,「矽谷華人傳奇」,在微軟的老對手——谷歌眼裡,「陸奇是最好的競爭對手」。

從微軟離職後的陸奇,一度傳出加盟騰訊、滴滴等企業,最終陸奇選擇進入百度,成為僅次於李彥宏的二號人物,負責產品、技術、銷售及市場運營,以及擔任百度公司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百度現有各業務群組及負責人都直接向他彙報工作,包括同樣從微軟離職的高管張亞勤。

在百度的14個月,陸奇的確交出了一份讓市場滿意的答卷,帶領百度全面轉型走「AI」路線,百度股價從170美元上漲284美元的巔峰,市值從600多億美元增加到近1000億美元。

不過也因為個人能力太強。2018年5月陸奇從百度離職時,百度股價大跳水,市值在兩天內損失877億人民幣。當時有網友評價:陸奇離職不只是百度的損失,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損失。

不過有才能的人,到哪兒都有人搶。短短3個月後,市值超千億美元的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Y Combinator宣布,陸奇擔任YC中國創始人兼執行長,兼任YC全球研究院的院長。

B

張亞勤比陸奇早兩年跳槽進入百度。

2014年9月,張亞勤離開微軟,迅速跳槽進了百度擔任總裁,負責新興業務。此前,張亞勤在微軟工作了16年。

在微軟華人圈裡,張亞勤和沈向洋被公認為少年天才,學歷和事業軌跡都是鑲金的。

沈向洋13歲考進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是全校年齡最小的學生。在香港大學拿電機電子工程系獲碩士學位,在美國讀計算機專業博士。

張亞勤12歲進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歲拿到無線電電子工程碩士學位,23歲以校史上唯一一篇滿分畢業論文的成績拿到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31歲就成了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被稱為協會百年歷史上最年輕的科學家。

1999年,張亞勤33歲,已經是微軟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而後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董事長,負責微軟全球移動通信及嵌入式產品業務,管理過超過30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技術團隊。

他也和沈向洋一樣,需要給離職的陸奇掃尾。去年5月陸奇離開百度後,張亞勤除了負責自身新興業務之外,同樣挑起了老同事陸奇留下智能駕駛擔子。

和沈向洋離職尋找新階段類似,同樣53歲的張亞勤卻成了今年百度高管退休計劃里,第一位申請退休的人。

不過張亞勤屬於退而不休,如今事業重心轉移到教學、科研方面,偶爾參與聯合國慈善項目,依然精力旺盛。

C

張亞勤在微軟期間,有一位多年惺惺相惜的好友張宏江。

兩人共事12年,共同創建微軟亞洲工程院,培養超過2500人的研發團隊,張亞勤公開說張宏江是自己的智慧和靈感來源。張宏江也曾說過加入微軟是基於對張亞勤和李開復的信任。

張宏江身上流淌職業經理人的血液,率先在2011年選擇了離職,被雷軍挖到了金山擔任CEO。

2012年,張宏江在接受京華時報採訪,說自己離開微軟很後悔,後悔出來得晚了。「我喜歡將一件事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做出來」。

2016年12月,56歲的張宏江從金山退休,和張亞勤一樣,張宏江並不打算休息,而後宣布加盟源碼資本,成為投資合伙人,投資領域依然聚焦在人工智慧。

D

當初挖張宏江進微軟的人是李開復,他也是沈向洋和陸奇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同門大師兄。

1998年7月,李開復加入微軟,和沈向洋等人在國內創建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年就擔任微軟全球副總裁,是最先拿到世界級科技公司最高職位的華人高管,位列微軟七大高層人物之一。負責開發語音、自然語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線服務等技術。

然而,李開復在微軟7年選擇離職時和微軟鬧得非常不愉快。

2005年,李開復從微軟跳槽到競爭公司谷歌,微軟直接把李開復告上了法庭,理由是李開復違反了與微軟簽定的競業禁止協議,協議規定在他離開公司一年內,不能受僱於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

儘管後期法院裁定李開復可以為谷歌工作,但李開復被禁止從事搜索或語音等方面的技術性工作,也不能參與制訂谷歌在中國的預算、員工工資,以及有關谷歌在中國的研究方向的決策等。

不同於其他高管的友好離開,李開復公開表達過對微軟的不滿,「微軟太大了,在很多環節上行動就會遲鈍,就難免會在一些地方出現官僚的習氣。」

付出大代價進入谷歌,李開復只工作了4年再次離職,並選擇創業自己當老闆。

目前李開復擔任「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充分掌握事業的自由度。

F

微軟回國發展的華人高管里,最引發爭議的莫過於號稱「打工皇帝」的唐駿。

他是國內第一位打響人設的企業家,此前一度被認為「最成功中國職業經理人」。

1994年加入微軟後,他在微軟的9年工作履歷足夠漂亮:不僅是微軟中國公司總裁,還曾是微軟公司歷史上唯一兩次獲得比爾蓋茨傑出獎的員工,得到過微軟中國終身榮譽總裁的稱號。

離職的原因據說是被空降的微軟副總裁陳永正架空。然而,新聞晚報採訪到微軟多位資深人士,他們說唐駿在微軟內部級別並不高,在北京因為銷售業績不好,才被迫走人。

2004年從微軟離開後,唐駿成為盛大網絡公司總裁。在盛大4年,唐駿不處理公司管理事物,主要的工作是融資、路演和處理風投關係,被陳天橋私下吐槽是「高級公關經理」。

2009年藉助盛大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名,唐駿很快傳出「十億」身價跳槽新華都集團的消息。志得意滿之下被方舟子抓到了學歷馬腳,2013年年初,唐駿卸任新華都董事長職位,逐漸變得低調。

關於唐駿最新的消息是,他名下控股的微創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近期在申報科創板上市,而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做人工智慧客服。

G

同樣,被唐駿耿耿於懷多年,間接導致他離開微軟的陳永正,在2007年也離開了微軟。

當年9月,陳永正卸任微軟大中華區CEO,接棒的人則是張亞勤。

陳永正在微軟創造過一個歷史。微軟中國CEO難當,陳永正不僅打破了這個崗位在職不超過兩年的「魔咒」,任期內,建立戰略框架,業績翻倍增長突破了10億美元。被認為是微軟中國最成功的一位總裁。

不過打破了「魔咒」後,陳永正很快離職,跳槽去了NBA中國。

和唐駿相比,陳永正更像是一名「打工皇帝」,從微軟到NBA中國,此後事業再次閃轉騰挪到澳大利亞電信國際集團,擔任總裁及集團董事總經理,再到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去年年底,55歲的陳永正同樣輾轉進入科技行業,加入隨銳科技擔任聯席董事長,主業務是視頻雲服務。

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6MFam4BMH2_cNUgNZL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