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得像一張紙的建築
在上海早已絕版
如今留存下來的紙片樓
不只有經典的三角建築
還有半圓型、船型、熨斗型
/
今天,LOOK帶你搜羅「街頭紙片樓」
一說起上海的紙片樓,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寧波路上這一幢,它外形薄如紙,最薄的地方只有20厘米。在2013年,英國《每日郵報》為它寫道:這也許是全世界最扁最薄的建築。
窗戶緊貼著背面牆,但實際上這棟樓並非通體輕薄。它是一座帶有三角的多邊形建築,另一側是正常的商住建築。
這幢樓始於1930年代,因充分利用土地而建造。生長於城市邊角料區域的紙片樓,在上海可不止一棟。
位於南京西路與石門一路路口的同孚大樓,也算是紙片樓的一種。半圓形的同孚大樓,樓內的房間幾乎沒有一間是矩形,多數是不規則形的房間。
朝路口的弧面鋪滿深褐色磚,背面像被切掉半塊的蛋糕,連「內陷」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另一半在「海寧大樓」
同孚大樓甚至還有CP樓,它的「另一半」便是四川北路的海寧大樓。這兩幢大樓,都是中國銀行在1930年出於自用需要而建,由著名建築設計師陸謙受、吳景奇共同設計。設計師巧妙利用曲面,以獲取更多的實用空間。
而海寧大樓不只是一個「半圓」,它的另外一頭還向北延伸出了樓體。因地形限制而成為半圓形的這兩幢大樓,在上海街頭也是十分有趣的存在。
河南南路人民路口的船型建築,不太起眼,卻又十分别致。它沒有名字,常被人稱為船型樓、楔子樓、熨斗樓。這幢樓看起來站立於路中央,實際上左右臨靠一寬一窄兩條馬路,正如航行中的船將水面劃開。
建築南北側風格明顯,南面是圓潤的弧形外立面,而北面銜接了金陵東路挺拔的騎樓空間。
這裡曾經聚集了諸多老字號,後來改造成了銀行和酒店,現均已歇業關閉,這幢樓也被列入了文物保護點。在這一繁忙的路口,熱鬧與沉寂,只有一牆之隔。
雁盪路80號的中華職業教育社舊址,是一幢多邊形大樓。這幢6層紅褐色建築,具有歐美古典主義構圖的折衷主義風格。
南昌路的西面一側,便是它的最薄處。抬頭向上看,它如量天尺般矗立在眼前。
從路口對望,這幢大樓更像是拼貼畫中的建築剪紙,帶來「平面」的錯覺。
南昌路181號愛達公寓
圓弧形切角
重慶北路177弄
紅磚紙片樓
106歲的老弄堂
襄陽南路306弄敦和里
這裡曾是巴金、陳望道居住地
上海絕版紙片樓
-今日話題-
你還知道上海哪裡有紙片樓?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攝影:Ahhh
編輯:Naomi
LOOK | 上海街頭的椅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