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村廁所革命的實踐與經驗啟示

2020-03-31     愛農者言


摘 要:農村改廁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與我國的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密不可分,選取江蘇省的農村改廁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我國農村「廁所革命」發展的背景和意義進行介紹,其次對江蘇農村改廁的政策措施進行探討,結合當前地區發展現狀,總結江蘇好的經驗並進行學習,最後根據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提出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農村改廁工作順利進行,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1 引言

據資料農村改廁最早大概可追溯至民國時期,當時一些知識分子主張採用新生活的方式,維護街道整潔乾淨,不隨地便溺、吐痰扔垃圾等;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隨後提出了「兩管五改」的新形式運動,其中處理糞便垃圾的手段僅是簡易的改良廁所、畜禽圈,這種廁所並未達到衛生廁所的標準。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表示,廁所是改善農村衛生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將開展廁所糞污治理作為其重點任務之一;2019年1月22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8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東部地區、中西部城市近郊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者資源化利用,管理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今年兩會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斌表示,小廁所是大民生,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就是推動農村改廁。今年要推動全國三萬個村莊,大體上是一千萬的農戶實現改廁,中央財政計劃安排70億元支持這項工作。

廁所看起來是小事情,但卻與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密不可分,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在城鄉發展過程的農村人居環境不平衡的問題,而農村的生態環境問題又是長期困擾農村發展的關鍵問題。十九大報告中也早已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村「廁所革命」關係到億萬農村群眾生活品質的改善,「廁所革命」開展以來,各地順應農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把農村改廁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民生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以小廁所促進社會文明大進步,農民群眾養成良好如廁衛生習慣,切實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江蘇省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典型代表,在這種背景下對江蘇農村改廁的發展進行梳理,並從中獲取好的經驗是很有必要的。

2 江蘇廁所革命的實踐

2.1 總體規劃,健全政策法規

為了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江蘇省連續多年將改水改廁列入全省農村新五件實事,2007年轉發省政府關於江蘇省農村改廁工作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農村改廁的目標;2013年頒布《江蘇省愛國衛生條例》、《江蘇省農村改廁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條例,從政策法規層面有力推動了全省改廁工作的順利開展。2018年7月20日,江蘇省政府在南京市高淳召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會議,會上發布了《江蘇省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目標是重點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同時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加強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污水管網入戶率。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乾淨整潔有序。

2.2 資金投入,專款專用

為了加強對改廁資金投入及使用的監管,江蘇省政府還專門制定了《江蘇省農村衛生改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主張設置改廁資金專門帳戶,實行專戶儲蓄,並對資金的使用定期進行審核,確保專款專用。以江蘇省宿遷市沐陽縣為例,該縣財政局設立農村改廁資金專戶,列入年度預算,專款專用。農村改廁所需資金主要來源為財政補貼和農戶自給,對每個符合要求的改廁農戶給予800元補助,除此補貼之外,改廁所需資金不足的部分,由受益農戶自行解決。

2.3 加強監管,督促落實

加強對改廁工作監督管理,設立責任人,確保改廁落到實處。以江蘇省沐陽縣為例,為了對改廁成果進行監督,該縣專門成立了農村改廁工作領導小組,以縣長任工作組的組長,負責對全縣農村改廁工作組織協調,同時下面鄉鎮各地區成立相應組織機構,設置負責人對農村改廁具體情況進行監督彙報,將農戶衛生廁所使用情況,旱廁拆除情況一一記錄,確保農村改廁落到實處。

3 江蘇經驗對新時期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的啟示

2017年11月19日,世界廁所日暨中國廁所革命宣傳日活動在北京召開,江蘇被授予全國「廁所革命突出成果獎」,其中南京、無錫、蘇州等城市也先後被評為「全國廁所革命先進市」。如今的江蘇省由原來令人詬病的茅坑廁形象一躍成為「廁所革命」的先進代表,這其中必然有一些好的成功的經驗值得其他地方學習。

3.1 系統性推進廁所革命

廁所革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新時期繼續推進農村改廁要求多部門協同發力,共同推進,同時在推行過程中還要考慮因地制宜,實現標準化管理。在江蘇省的農村改廁過程中,領頭負責人是愛衛辦及衛生計生部門,主要負責組織協調各部門統一起來工作;其次是沼氣池建設由農林部門負責,至於新式衛生廁所的建造則由住建部門負責。整個改廁過程工作中,各部門充分明確自己的職責,相互合作,各司其職。仍以江蘇沐陽縣為例,該縣的廁所改造嚴格按照《農村戶廁衛生標準》實施,主要推廣沖水式「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廁屋內有磚牆、有廁頂、有門窗、有沖水設施、有三格式化糞池;廁所內基本無蒼蠅、無異味、無滲漏、糞便無害化處理,廁屋面積不小於2m2;只有達到這些標準要求的廁所才是一個合格的衛生廁所。

3.2 持續性推進廁所革命

廁所革命是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新時期要在農村地區繼續推行改廁就要廣泛宣傳廁所革命,樹立典型引導,同時依靠現代科技,建立衛生管理信息系統,把握廁所革命進程。在推進農村改廁的過程中農民群眾觀念的改變尤其重要。江蘇省在實現改廁之前,充分藉助各種媒體途徑,讓群眾了解改廁的意義,明白實行改廁實際是對自己有益處的;同時在每個項目村實施改廁前都會先做好幾戶改廁優秀示範戶,組織群眾入戶觀察,進行面對面的宣傳,激發農戶改廁的動機。

除此之外,江蘇省還建立了農村改廁專門的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各地區改廁的實際進展情況,並以此為依據進行下一年度的任務安排;同時通過管理信息系統的統計年報和評估分析,也可以很清晰的對於上一年度的工作情況進行總結彙報。

3.3 創新性推進廁所革命

廁所革命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在新時期繼續推進農村改廁就是要把廁所革命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相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推動鄉村生態振興,推動鄉村組織振興,這是對於鄉村振興戰略的統籌規劃,其中農村改廁就是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持續不斷的推進農村改廁不僅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視,更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宗旨的切實體現。過去農村環境差,尤其是廁所環境糟糕,很多人就不願意去到農村更不用說留在農村,自從農村「廁所革命」推行以來,農村衛生戶廁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高,人民對於農村生活環境滿意了自然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留在農村,願意為鄉村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從而進一步振興我國的鄉村建設。

小廁所,大文明。觀察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從臭氣熏天的露天廁所到乾淨整潔的現代沖水廁所,是中國鄉村文明的一大進步。廁所問題的順利解決對於新農村建設和美好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種實踐已經證明:「廁所革命」是向潔凈鄉村邁進偉大一步,是對傳統落後觀念、落後的生活方式的深刻改革,是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是對農村人居環境的重大提高,農村改廁看似一件小事,但卻與億萬農民的幸福密切相關,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提升,「廁所革命」也必將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健康文明與社會效益。

作者簡介: 李苗苗(1996—),女,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收稿日期:2019-10-27

來源: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年01期

文章根據頭條號發文規則進行了刪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htMXEBrZ4kL1ViFCk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