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導演徐昂:我要感謝我家的狗

2023-04-02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忠犬八公》導演徐昂:我要感謝我家的狗

/劉珞琦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採訪時間定在下午5點,徐昂帶著新片《忠犬八公》已經接受了一天的媒體採訪,見到他之前擔心他會狀態疲憊,但當他穿著筆挺的西裝、褲腿卷邊至腳踝的牛仔褲,戴著一副民國式的黑色圓框眼鏡出現時,一切擔心都是多餘的。徐昂有著戲劇導演的深邃和懇切,一如馮小剛在《忠犬八公》路演現場說,「徐昂這個人值得信任,所以我加入了進來。」

戲劇導演出身的徐昂已走過20多年的戲劇征途,對於經常遊走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觀眾來說,徐昂二字聽起來並不陌生,他被譽為「票房蜜糖」,由他執導首演於2011年的《喜劇的憂傷》,刷新了人藝建院60年來的最高票房紀錄。

導演徐昂

但在電影行業,徐昂依然算是一枚新人,他的上一部電影作品《十二公民》已是八年前的事了,影片在豆瓣獲得8.4的高分,是2015年評分最高華語電影,並摘得羅馬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馬克奧雷利奧」獎,成為羅馬國際電影節史上第一部拿下最高獎的中國影片。

橫跨戲劇與電影兩界,徐昂並不滿足,在之後執導電視劇《法醫秦明》,獲得了「現象級」的流量關注。作為有著戲劇導演、電影導演、演員多重身份的「斜槓青年」,他坦言,「我特別害怕在某個領域裡面特別熟,一旦到那個狀態,你很難想像再像以前那樣特別有恐懼感,那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希望可以在不同領域裡再去發現新的問題。」

徐昂跨界的作品,總能給人帶來驚喜。正在上映的《忠犬八公》也不例外,在徐昂的鏡頭下,這個早已感動全球數億人的經典故事,在中國的沃土上生出了新枝。

01

得感謝我們家的狗

回溯徐昂的創作譜系,多是經典國外作品的本土化改編,這一點和徐昂的成長曆程密不可分。

徐昂自幼家裡的書櫃很多歐洲、俄國、美國、日本的小說,「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外國人名一般特別長,我總記不住,後來我就按照住在院子裡的小孩名字給書中的角色起名。如果是個女孩,就叫苗苗,諸如此類,所以我每看一個俄國故事,就相當於本土化成了一個中國故事,我相信有一些人類共通的故事和情感是足以發生在中國的。」

徐昂的新片《忠犬八公》改編自新藤兼人原著劇本《ハチ公物語》,在這次翻拍前已是感動全球數億人的經典故事, 拍攝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徐昂相信這樣一個故事會發生在中國。而相信的基礎是徐昂是一名養狗人士、愛狗人士,和狗之間建立了親密的關係,這為他執導這樣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電影帶來不少啟示,「我得感謝我們家小狗,在和我家狗生活的十幾年裡,它教會我體察到它在哪一刻是舒適的,包括在影片的後期配音中,都是從我們家狗從小到大發出的種種聲音中進行挑選。」

即使是資深的養狗人士,徐昂並不諱言拍攝動物電影的艱辛,「拍攝動物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等你完成了你想要拍攝的那個場景時,那是一種『恩賜』。因為我們關於動物的一切文學性描述都是來自於人,動物不可能參與你文學性的描述。」

徐昂笑稱拍攝完《忠犬八公》後,打算去寫一篇有關拍攝動物電影的論文,他也分享了一些執導動物拍攝的經驗,「從最開始的選擇,你要不斷地去挑選特別有動力的狗,也就是特別饞的狗,要不然你在現場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引起它的興趣。你要力求讓它們忘記對人的恐懼,然後熟絡起來,逐漸建立遊戲的概念。」

日本版和美國版的「忠犬八公」都挑選了秋田犬作為電影中犬類主角,此次中國版《忠犬八公》挑選了中國本土最古老的犬類——中華田園犬作為主角,談及為什麼不延用秋田犬或其他服從性、穩定性更高的犬種?徐昂表示,「現在有許多按照我們人類的審美去培育出來的犬種,這就導致狗狗們會有一些先天性的問題。中華田園犬這種犬類長得非常有狗樣,這麼多年能保持這樣的形態,覺得它是一個生命力旺盛,身體健康而且非常聰明的犬種。」

02

「你不知道他們靠什麼生活,

但一定知道他們靠什麼娛樂」

徐昂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這一次將拍攝地選在了重慶,起因是編劇張寒寺在交談時操持著一口濃重的重慶口音。

在《忠犬八公》拍攝之前,山城重慶已是眾多影視作品承載情感的物質景觀基礎。遷移中的三峽庫區、喧鬧的市井空間、林立而起的摩登大樓,多元的空間構型反映出了固守和遷徙的矛盾情感,像是《三峽好人》中的UFO,騰飛的建築物,以及走鋼索的人,許多奇遇在巨大的魔幻現實主義的景觀空間下都有了存在的可能。

徐昂坦言,劇本第一版將故事的發生地選在海港,「但我不太相信,我覺得城市裡的孤獨感和風景如畫地區的孤獨感還不太一樣。」

經過多方拉鋸,最終將故事的發生地選在重慶,徐昂毫無保留地誇讚重慶作為電影拍攝地優於其他城市的先決條件,「首先,重慶是一座被江水隔開的城市,城市每天都在面對離別的感受,從南岸到北岸,從北岸到南岸,小動物可能終其一生都沒跨過江水,城市這種分離的感覺非常適合片中的主題表達。另一方面,重慶依山而建,很多車上不去的地方,小動物可以上去活動,飯店開飯的時候有很多小動物蹲守在門口看能不能混點吃的,我們能看見重慶是一座對動物特別友好的城市。」

而徐昂在重慶的一次經歷讓他堅定了《忠犬八公》的故事發生在重慶,「當時我走到過江索道那裡,有一條大黃坐在樹下,後來不知道看到誰,豎起耳朵就跑了。我當下就覺得這樣一個故事會發生在重慶這座城市。」

談起如何捕捉重慶的生活細節,徐昂直言「拿腿走,不停地走。」用腳步丈量重慶的結論是「你不知道他們靠什麼生活,但你一定知道他們靠什麼娛樂」。這個結論直接指向重慶人的日常娛樂方式——麻將。 片中的狗由「八公」改名為「八筒」,既是致敬原著中的形象,也和傳統娛樂方式麻將結合進行了本土化的改編。麻將也參與了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建構,四人圍桌而坐的熱鬧場景使得全片更富有煙火氣息。

一位在重慶生活了十年的觀眾,看完《忠犬八公》在社交軟體寫下,「我認為它拍出了重慶特色,麻將、泡菜罈子、涼蝦、路邊的涼拌肉菜、青石板路、過江索道、重慶嬢嬢的紅色燙髮、城口的臘肉……整座城市的氣質,躍然銀幕。」

03

首映禮上每個人發了一包紙巾

電影首映禮上,觀眾入場時每人發了一包紙巾。電影放映結束,眼淚浸濕口罩才明白提前準備紙巾的用意。

映後分享環節,主持人招呼到場觀影的明星和現場的觀眾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馮小剛趕忙接過話筒,「今天現場來了我們很多好友,來之前我就和他們說,不要求他們映後發言,不想給他們造成觀影的負擔,讓他們安安靜靜地在影院享受這兩個小時的觀影體驗就好。」

作為近日新片《保你平安》的導演大鵬高舉雙手,接過話筒,「我自願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他接著補充道,「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電影看哭了,但是《忠犬八公》讓我哭了三次。」

近日被美國電影學院導演系錄取的張靜初也來到了現場,發言時數度哽咽,「我覺得《忠犬八公》不僅講述人與狗的溫情故事,更是賦予了一切弱小的生命以關懷,影片中的情節讓我聯想到留守兒童的經歷,希望這部影片能喚起大家內心的柔軟。」

馬思純和周冬雨同框出現在觀影現場,周冬雨坦言自己把口罩都哭濕了,表示自己從《忠犬八公》中看到了很難得的中國傳統家庭的人情味。

在採訪中,徐昂不停強調,「這個故事本體很簡單,講述的是一個人遇到了一條狗,後來這個人去世了,這條狗終其一生等待著這個人歸來的故事。難的是往故事縫隙中塞進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情感。」

《忠犬八公》的影廳里此起彼伏的抽泣聲,見證著徐昂又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本土化改編,簡單的故事喚起了人們最純粹的情感。

作為當下最具影響力的話劇導演,孟京輝曾說「電影導演獨自作詩,戲劇導演當眾作畫。」徐昂把自己執導的《忠犬八公》比喻為一首詩,附著大量情感細節的一首詩。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78e72e92ab792d76782c881439af3d.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