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研究證明:寶媽是話癆,寶寶思維更活躍,腦力開發更全面

2023-06-25     餑餑聊星座

原標題:麻省理工研究證明:寶媽是話癆,寶寶思維更活躍,腦力開發更全面

年輕寶媽小美是一家小超市的老闆娘,快人快語,性格直爽活潑,是左鄰右捨出了名的「話癆」。小美有個寶貝女兒叫甜甜,簡直是小美的翻版,不僅長得可愛伶俐,更是有一張巧嘴。

甜甜今年上一年級,不僅成績好,還參加小主持人大賽得了一等獎。甜甜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說她像個「小大人」,不僅聰明而且敢說敢做,無論什麼時候也不會怯場。

甜甜的自信和優秀讓很多人都刮目相看,街坊鄰居很是羨慕小美,都來問小美有什麼獨家的教育方法,小美笑著說「我就是愛嘮叨,孩子從小聽我嘮叨就這樣了。」

01麻省理工研究證明:寶媽是話癆,寶寶思維更活躍,腦力開發更全面

麻省理工曾經就有這樣一項研究證明:嬰幼兒時期,如果爸媽經常與寶寶交流互動,寶寶大腦中語言中樞區域的腦白質,要比那些與爸媽交流較少的寶寶,要多很多。

也就是說爸媽是「話癆」,寶寶的大腦會更加發達,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會超出同齡人。爸媽說得多,寶寶接收的信息就多,刺激大腦神經連接就越密集豐富,就能更好地刺激寶寶大腦智力開發,所以多和寶寶說話溝通,明顯能提高寶寶的智商水平。

02那麼年輕爸媽要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話癆」呢?

只會「嘮叨」是不科學的,嘮叨過頭反而會引起寶寶的厭煩,想要成為對寶寶發育有幫助的「話癆爸媽」,也是有條件和方法的。

多跟孩子交流,給孩子高水平的陪伴

所謂「話癆」,就一定要多說。這就需要爸媽一定要每天儘可能抽出固定時間陪伴寶寶,從寶寶開始學說話之前,甚至從寶寶出生起,就要跟寶寶進行交流,雖然寶寶暫時還聽不懂意思,但可以通過爸媽的語氣、表情、聲調,判斷爸媽的情緒和意圖,建立起健康優質的親子情感連接,給寶寶建立起安全感,這是寶寶日後成長的基礎,也是根本。

每天爸媽都要給寶寶高水平高質量的陪伴,不能潦草糊弄寶寶,不能人陪在寶寶身邊,可心思都在別的地方,考慮工作或其它事情,寶寶能非常敏銳地感知到爸媽是否真的在關注自己,心不在焉的陪伴只會傷寶寶的心,還不如不陪。

「互動式交流」替代僵化死板的交流方式

寶寶的任何技能都是遵循一個「外界刺激——大腦整合消化——給出反饋」這樣的循環過程練就的,尤其是說話,更是如此。

爸媽給寶寶的刺激越豐富,寶寶的大腦處理這些信息就越敏銳,慢慢地,給出的反饋也就越豐富。

爸媽與寶寶交流,要採取互動式交流,多提問,多回答,多引導,有充分的參與感,和寶寶全身心地交流,而不是僵化死板的方式,才能引導寶寶學會處理不同的信息和情感情緒,使寶寶大腦得到鍛鍊開發。

循序漸進地增加詞彙量積累

很多爸媽養育寶寶特別心急,總是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其實寶寶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千萬不能揠苗助長。

寶寶說話方面,詞彙量的積累是基礎,但爸媽不要要求寶寶剛1歲半就學會說完整的句子,而是要慢慢來,剛開始跟寶寶說「汽車,紅色的汽車」,等寶寶接受了這樣簡單的詞彙表達,再加入新的詞彙:「一輛紅色的小汽車開過來」,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說:「一輛紅色的小汽車從幼兒園的方向開過來,小熊駕駛著它,開得飛快。」

用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寶寶擴充詞彙,豐富語言系統,才能達到開發大腦的目的。否則過快強迫寶寶吸收,會引起寶寶讀說話的反感。

最後,孩子是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生娃育娃絕對沒有小事。成為父母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成為一個「話癆父母」外,其實還有很多能夠讓寶寶更加聰明的方法有待挖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2ff901c6aea52d75cdf8884d8ec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