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有文明開始,就喜歡仰望星空,每一個時代都有一群和天上的群星交相輝映的人。
很多小朋友小的時候都對天空充滿著好奇,白天就凝望著白雲和太陽,夜晚就觀察星星和月亮。 有時候會為了發現星星的特殊樣子而欣喜若狂,和小夥伴分享。而就是有這樣一個專業,對這宇宙星辰有無盡的探索和好奇,那就是天文學。
選擇了天文學的孩子,眼裡,都有星辰。 紀璇就是其中之一,帶著自己的熱愛進入了北師大天文系,用本科四年完成自己對天文的期待。
從一開始接觸天文,紀璇就有明確的目標,就是想進行學術研究,探索星際的奧秘。 但從來沒接觸過學術研究的紀璇並沒有什麼頭緒,所以剛入學時,紀璇就主動參加天文系的學術討論會,會議上的思想碰撞和研究氣氛打開她對於學術研究熱愛的大門。
隨後她又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前往美國名校進行關於系外行星統計的暑期研究機會,而就是在這個暑假, 她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極大地提升了對於學術研究的興趣,在美國導師的積極輔導和自身的潛心努力下,在交流期間,紀璇還在天體物理方面的頂級期刊Astronomical Journal上發表了論文。
學術研究和單純的學習系統的知識不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索和發現,這和紀璇所希望的 更加走近天文,探尋更多星系中奧秘的想法不謀而合。但學術之路並沒有一片坦途,紀璇也曾遭到尖銳的指責,但她依然對老師心懷感激。
當時紀璇滿懷期待地向期刊投遞的第一篇論文,被編輯批評得體無完膚,長長的審稿意見給她帶來了很大的打擊,那句「你們這個工作有什麼意義」,一度讓她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但也是這次質問讓她更加能夠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對天文帶著熱愛,但是 自己所做的研究其意義到底是什麼,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到底有什麼不足?正是這種踏實的精神,讓她穩步前進,不斷克服自己的劣勢在學術研究中開闢出自己獨特的成果。
雖然在紀璇的口中,自己能在天文科研中取得成果是運氣好, 興趣剛好和專業對上了,但越努力的人也會越幸運,紀璇所謂的幸運是靠著堅定不移的信念和自我反思一直不懈的努力支撐起來的,也成就了這位「視野」無限廣闊的天文女神。
除了學術研究,紀璇還致力於天文科普,為了能夠讓天文科普的活動更加吸引人,她絞盡腦汁不遺餘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只為了將星空的無限魅力,更多地展示在那些喜歡和還未喜歡上天文的人的眼中。除了活動,紀璇還會進行天文科普的撰稿,如何把科普變得嚴謹又輕鬆,準確又通俗是她一直在摸索和嘗試的事,她想把自己「仰望星空」時看到的奧秘分享給大家。
在不斷的探索和成長中,紀璇也宛若恆星一般,外觀波瀾不驚,卻在內心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當我們不斷成長的道路,其實向前走的每一步都變成了尋找自己內心的過程。紀璇找到的自己就是腳踏實地徐徐圖之,不管哪個階段她都會問自己,我能做什麼,我想要什麼?即使會因為時間規劃不夠好而有些苦惱,但她一直在不斷嘗試新領域新事物的同時向著她想要的方向前進。
顧城說過:一個人,生活可以變得好,也可以變得壞;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 可以做一個藝術家,也可以鋸木頭,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有一點,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