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軍世】到二戰時代,亞洲地區海軍的發展都遠不如歐洲,這其中與殖民地和落後的工業實力有極大的關係,此時的亞洲各海軍中,日本海軍的實力是最強的,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英國和美國,而民國海軍在與日軍血戰後,基本不再剩下什麼主力艦,此時,亞洲第二海軍就成了泰國。
二戰中的亞洲第二海軍:203毫米艦炮出戰,結果被法國海軍反打
其實二戰前的泰國海軍也並不算非常強大,海軍兵力超過4000人,主力艦艇為1艘驅逐艦、6艘海防艦、9艘大型魚雷艇、小型魚雷艇和布雷艦5艘,另有4艘潛艇,總噸位超過3萬噸,1939年時,還曾向義大利訂購了2艘巡洋艦,不過由於二戰的開始,泰國並沒有得到巡洋艦,其實對比此時的美國或者歐洲海軍強國們,泰國這點「家底」並不厚實,不過在此時的亞洲,泰國海軍的實力還是足夠強的。
1、203毫米艦炮海防艦是「主力艦」
雖然泰國海軍中有1艘帕襄號驅逐艦,不過該艦是原英國海軍一戰時代的R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才1035噸,主要武器為3座102毫米艦炮和1座雙聯裝40毫米炮,另有雙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兩座,航速可以達到36節,是性能比較均衡的驅逐艦。
此時泰國海軍中的主力艦艇為2艘吞武里級海防艦,該級艦為日本建造,排水量為標準2015噸/滿載2265噸,最大航速15.5節,主裝甲最厚處為2.5英寸(63.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為4英寸(約102毫米),該級艦共有2艘,分別為吞武里號和大城府號。
吞武里級海防艦的突出特點為搭載有2座雙聯裝8英寸(203毫米)艦炮,這種炮為當時重巡洋艦的「標配」,另外還有75毫米炮和40毫米炮各4門。
另外,泰國海軍還有2艘樂達納古欣級海防艦,這是1920年代經過建造的近海重炮艦,滿載為1000噸,航速為12節,搭載有2座單裝152毫米艦炮和4門75毫米炮,該級艦也有2艘,分別為樂達納古欣號和素可泰號。
另外2艘海防艦為湄公級,也是由日本製造的,排水量為標準1400噸/滿載2000噸,最大航速17節,主要火力為4座120毫米艦炮,該級艦可當做海防艦、訓練艦和掃雷艦使用,屬於多任務戰艦。
其餘艦艇為9艘滿載470噸的普吉級大型魚雷艇,2艘滿載408噸的Bangrachan級布雷艦,還有4艘訂購自日本,水下排水量為430噸的Sinsamudar級潛艇。
2、趁1940年法國兵敗,泰國想「捏軟柿子」,結果被反打崩
二戰開始後,法國在1940年迅速被德國陸軍所擊敗,法國淪陷,此時的泰國在日本的慫恿下,對於法國在亞洲的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今越南、寮國和柬埔寨)有了「興趣」,想要收復被印度支那奪走的柬埔寨和寮國的前泰國領土,於是泰國陸軍開始對柬埔寨和寮國發動進攻,此時法軍的殖民地陸軍一方面受到本土戰敗影響了士氣,另一方面,人員規模和裝備水平都明顯不如泰國陸軍,陸地戰場十分被動。
於是法屬印度支那分艦隊從海上出擊泰國,準備為陸戰分擔壓力,不過,法屬印度支那艦隊能出動的艦艇數量並不如泰國海軍實力,主要艦艇只有5艘,旗艦為拉莫特皮克特號輕巡洋艦,2艘護衛艦(夏爾內海軍上將號和迪蒙特迪維勒號),還有2艘舊式巡邏炮艦,1941年1月15日,該艦隊旗艦從金蘭灣出發。
1941年1月17日凌晨,法國艦隊進入了暹羅灣, 並起飛了1架水上飛機去偵察泰國海軍情況,隨後,法國海軍按預定計劃搶占陣位,封鎖了閣昌灣四個進出航道中的三個,令法軍有些遺憾的是,此時閣昌灣內停泊的泰國海軍並非全部主力,有一部分已經轉移到了薩塔希伯灣。
法軍原定於6:30分時發動進攻,但是6:05分時,2艘泰國魚雷艇似乎發現了法軍(一說泰國魚雷艇只是在換班,根本沒有看到法軍),法軍也隨即提前開始進攻,迅速打擊了港內的泰國艦艇。
在6:38分時,法國巡洋艦和泰國吞武里號海防艦發生交戰,雖然雙方距離超過了10公里,不過吞武里號的203毫米艦炮對於法國艦艇來說威脅還是非常大的,法軍巡洋艦首先開火,在對射半小時後,1發152毫米炮彈命中吞武里號艦橋,艦上當場陣亡,隨後法軍巡洋艦多次命中吞武里號,後者被重創後擱淺在沙灘上。
雖然,泰國空軍隨後也趕來支援,不過已經完成預定任務的法軍艦艇還是毫髮無傷地返回了,這一戰被稱為「大象島海戰」(也稱「閣昌島海戰」),法國海軍不僅取得了大勝,本身也沒有任何人員陣亡,只有部分受傷,而泰國海軍不僅有3艘魚雷艇被擊沉,主力海防艦也被重創傾覆1艘,人員陣亡300餘人(其中還有不少擔任技術顧問的日本軍官)。
3、「勝利者」或「失敗者」
雖然「大象島海戰」法軍大勝,不過勝利並不能轉化為更大的結果,由於法國本土戰敗於德國,與德國同屬軸心國的日本「居中調停」,法屬印度支那不得不向泰國割讓土地,而泰國海軍至今也認為,「大象島海戰」自己並沒有失敗,而是「迫使」法國海軍撤走。
不過,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日軍也開始大舉進攻東南亞地區,泰國也實際成為了日軍的「地盤」,加入了德、日、意的條約中,並配合日軍行動,泰國本土發的防禦也由日軍和泰軍共同承擔。
二戰結束後,法國隨美國和英國一同成為了勝利國,由於擔心法國會阻止自己加入聯合國,泰國又將原本占領的法屬印度支那土地還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