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最高,廣州超深圳?

2021-03-23   樂居二手房

原標題:各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上海最高,廣州超深圳?

2020年,19個一線、新一線城市,哪裡的居民錢包「最鼓」?

3月18日,隨著鄭州和西安的2020年統計公報發布,19個城市的收入排行也正式出爐。

根據統計公報,鄭州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1元,比上年增長2.0%;西安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83元,比上年增長5.0%。

與之相比,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當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232元,比上年增長4.0%。這使得上海成為我國城市中,首個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萬元的城市。

「上海是經濟中心,有大量的中產白領崗位,尤其是上海的產業結構中金融占比不小,外企也很多,這些企業的平均收入較高。」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說。

有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可以看出,一些城市的人均GDP不低,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高,這意味著這些城市不能僅僅通過投資等手段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升經濟增長質量,讓居民分享更多經濟增長收益。

01

上海、北京收入最高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各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都緩慢下來,但19個一線、新一線城市基本保持正增長。

其中,有5個城市分別公布了城鎮和農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廣州、成都、武漢、瀋陽和合肥。

在這5大城市中,廣州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廣州調查隊抽樣調查結果,2020年廣州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830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266元。

瀋陽的城鎮與農村收入則相對較低,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3元,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98元。不過,從這些城市來看,農村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更快一些,廣州與瀋陽的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8%。

另外14個城市公布了整體居民收入情況。上海繼續保持「首富」的位置,除了GDP總量之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位居全國各城市首位。2020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2232元。

是什麼支撐了上海的居民收入?根據2020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金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出口等,均是上海經濟增長的「密碼」。其中,2020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7166.26億元,增長8.4%,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5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2760.60億元,增長15.2%,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

北京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9434元,比上年增長2.5%,排名全國第二位。從四項收入構成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1439元,人均經營凈收入812元,人均財產凈收入11789元,人均轉移凈收入15394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是全國最富有的兩大城市,在2020年也出現了人均消費支出下降的局面。

3月19日,根據上海最新發布的2020年統計公報,2020年上海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2536元,比上年下降6.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4839元,下降7.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095元,下降1.6%。北京的統計公報則顯示,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38903元,比上年下降9.6%。

孫不熟指出,很多中國城市出現居民投資升級的局面。「許多人的投資意識越來越濃厚了,有錢會選擇買房、買股票、買基金,這些投入對於消費的壓縮是看得見的。這一點可以從社會融資規模上看出來,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下降,但是社會融資規模在增長。」

02

一二線城市的增長模式差異

目前來看,一線和新一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有8大城市超過6萬元(包括廣州在內)。另外,有3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6萬元區間。

這些城市集中於長三角和珠三角,長三角中除上海之外,蘇州、杭州、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萬元,珠三角中深圳、廣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萬元,東莞與佛山在5-6萬元之間。

但是,新一線城市中,還有多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4萬元之間,其中重慶為30824元,西安35783元,鄭州36661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相對較低。

「各地的收入靠什麼來拉開差距?比如同樣是理髮行業,在武漢和廣州的差距可能不會特別大,但是金融、網際網路這些新興行業,會真正的體現差距。」孫不熟指出,在傳統產業上,一二線城市的差距不太大,新興行業才是拉開薪酬差距的關鍵。

不過,如果從2020年增幅來看,重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到了6.58%,排名第一位。可以看到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較快的還有長沙、西安等中西部城市,2020年也超過5%。

這些城市仍然在享受城鎮化、工業化的紅利。以重慶為例,2020年,重慶全年工業增加值6990.77億元,比上年增長5.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其中,汽車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1%,電子產業增長13.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7%,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2.7%。

換句話說,重工業在重慶的發展仍然較好,也提供了更多第二產業的工作崗位,吸引了不少農村人口進城務工,以及外地打工人口返回重慶。這也是重慶消費仍然在提升的背景:2020年重慶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678元,比上年增長4.4%。

孫不熟認為,很多新一線城市仍然處於增量的階段。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代表中國城市規模的一個發展極限,需要考慮做減法。「很多新一線城市修地鐵、投資大項目,仍然可以拉動GDP,也可以把一線城市的技術人才引進來以實現增長,但是一線城市要靠創新去驅動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