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指揮棒」政績「新導向」

2020-01-13   閩北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近日,我市在全國率先出台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確保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進一步推動廣大幹部保持戰略定力,樹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核心的綠色政績觀,引導由注重總量、增速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努力走出南平特色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取消山區市GDP考核後的「綠色標尺」

「惟變所出,萬變不從」。綠色發展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發展理念、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變革,需要我們在「兩山」理論的指引下積極探索、創新實踐。市第五次黨代會以來,在福建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新一屆市委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福建」戰略部署,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圍繞七大綠色產業,補短板、延鏈條、強保障,大力推進「三大創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在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取消對山區市GDP考核的背景下,山區市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該如何走,該以什麼考核標準衡量發展成果?南平急需一把「綠色標尺」,讓綠色發展入腦入心,並見之於行動。

去年9月,我市正式啟動《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編制工作,從頂層設計上,為進一步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強化綠色發展導向,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提供製度支持。

起草伊始,起草組就確立了五個重要原則。

一是聚焦高質量。把制定考核評價體系作為推進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握「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高質量的綠色GDP」的要求,在指標體系上突出綠色特色、創新創業、協調協同,從綠色經濟、綠色效益、綠色創新、綠色生態、綠色生活五個方面,引導由注重總量、增速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推動實現更高水平、更有質量的發展。

二是凸顯導向性。通過構建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引導廣大幹部進一步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形成牽引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推動各地加快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三是突出相銜接。注重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國家發改委《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的要求,與我市績效管理考核辦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指標體系等相互銜接。

四是注重可操作。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充分考慮數據獲取和指標量化的可能性,儘量利用和開發現有統計數據,採用相對簡單適用和規範的統計方法,易於使用和操作,力求考核結果準確公正。

五是突出差異化。在共性指標考核的基礎上,針對各地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不同情況,設置個性化指標,引導優勢做更優、特色做更特。

通過多次召集市直有關部門進行研究,徵求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和省發改委等省直部門意見,並提交市委常委會、市委五屆九次全會討論,幾易其稿,2019年12月31日,《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正式印發。

以制度創新推動綠色發展行穩致遠

《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的出台,既總結近年來我市加快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探索實踐,又形成了牽引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引導全市上下聚焦聚神聚力綠色發展,同時標誌著我市的綠色發展從之前各個領域的單軌探索,已經進入到了全方位的並軌實踐。

「要以導向牽引推動新發展,發揮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指揮棒』作用,突出創新創業、集中集約、協同協調,促進綠色政績觀根植於心、落實於行,以創新有為的精神、久久為功的定力,推動南平綠色發展行穩致遠,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在剛閉幕的市兩會上,市委書記袁毅深刻說明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是我市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踐行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對推動我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具有重大的意義。

《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主要考核縣(市、區)與市本級三大產業組團,其中縣(市、區)總分100分,設置一級指標5項,二級指標17項,三級指標61項;市本級三大組團總分60分,設置一級指標4項,二級指標11項,三級指標23項。同時,針對各縣(市、區)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單設一塊各縣(市、區)個性化指標,分值10分,納入考核指標體系一併考核。

縣(市、區)5項一級指標中,綠色經濟指標,突出綠色產業集聚發展、各類生產要素的效益提升和配置優化,設置產業發展、項目投資、招商引資、企業做強等4個方面16項三級指標,總分30分;綠色效益指標,著重從結構、集約、效益等三個維度加強考核,設置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園區發展、綜合效益等4個方面16項三級指標,總分15分;綠色創新指標,重點考核我市綠色發展「三大創新」建設情況,以及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等情況,設置3個方面11項三級指標,總分20分;綠色生態指標,從影響我市綠色生態的事項入手,設置環境質量、資源利用、生態保護等3個方面11項三級指標,總分20分;綠色生活指標,圍繞讓全市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設置人居環境整治、民生改善、公眾滿意度等3方面7項三級指標,總分15分。

從指標設置上看,《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將引導各地從全市七大綠色產業中,選准做優與當地資源稟賦相得益彰的綠色產業,建平台、引龍頭、延鏈條,推動產業加快集聚,加快培育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回歸經濟、夜間經濟等「四大經濟」。引導各地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更加關注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突出投入與產出比率相符、各類生產要素效率提升,實現以綠色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導各地加大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建設,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引導各地以更大力度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剛性約束,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讓更多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考核的針對性和實操性,符合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也契合南平實際。體系的出台,有效激勵我市通過創新驅動綠色發展、跨越發展,增加了全市黨政幹部用生態贏得未來的信心。」在剛閉幕的市兩會上,《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引發了代表、委員的熱議與充分肯定。相信《南平市綠色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必將為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突出綠色特色、突出創新創業、突出協調協同,進一步強化生態保護統籌,深化「兩山」轉化探索,實化綠色發展支持,推動實現更高水平、更有質量的發展,加快新時代富美新南平建設提供強大的制度規範與前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