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粟,海拔1480米,地處武夷山市國家自然保護區桐木村內,距村部所在地約25公里,人口一百多人。這裡自然風光獨特,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近9萬個,是天然的氧吧。麻粟物產資源豐富,具有「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世界」的美稱。麻粟還有豐富的竹山和茶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裡的竹山和茶山養育了麻粟幾代人。麻粟是一個包容的村莊,村裡約30戶人家,村民有張、陳、龔、趙、李、楊、尹、揭等姓氏。
相傳,麻粟最早的原住民就是張姓家族,接著就是由廣東過來尋茶的陳姓家族,陳姓家族於明末清初(1620年前後)尋茶至桐木,後定居於麻粟黃泥坪。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陳留明主持家業時達到最輝煌時期,他把「陳品記」商號開在星村、福州、馬尾、廈門、廣州等地。他家的產業分布在麻粟的黃泥坪、雙溪口、石門以及溪源一帶,最多時家有管家、保鏢、長工達四十人之多。「陳品記」的茶葉主要銷往歐洲,據聞他與廣東十三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後來到麻粟的有些人都是因為陳品記而留下的,也有為了避戰來到這裡的,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愛上了麻粟人的女兒而定居了下來。現在,在麻粟森林核心區還能尋找到當年老宅的遺址。
麻粟不僅綠色產業豐富,也是一個具有紅色故事的小山村。70多年前,筆者的爺爺帶領村裡的年輕人,幫助游擊隊運送物資,大多在黃崗山、檀子崗等地打游擊,直到1949年之後。因此,村裡老一輩有不少是「五老」革命者,至今很多人家都還留著傳家寶——五老證。在麻粟檀子崗山崗上還能找到當年留下的備用軍用機場遺址。
說到檀子崗,這裡是麻粟最具獨特的地方,距離麻粟自然村四五個公里,只能從麻粟徒步而行。筆者曾聽爺爺說起,一百多年前,祖上帶著一隻狗到了荒無人煙的檀子崗,離開的時候把狗留下來了,過了一個多月以後再次來到檀子崗,發現那隻狗在檀子崗生長得比之前更好了,所以就決定長期定居在檀子崗。筆者有幸也在檀子崗生活了幾年,村莊最熱鬧的時候有七八戶人家,每戶建築占地都有幾百平方米,分上屋和下屋,錯落在百年茶山和棕樹之間,後因該地被劃為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全村人便搬遷到麻粟自然村,留下的便是一個靜謐的山窩。往後每次再去檀子崗,每次的體會都不一樣,那裡的山水花草帶著神秘感,猶如一個原始森林中的世外桃源。
來源:閩北日報(張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