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珠教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診治 | CDS2019

2019-11-21     醫脈通內分泌科

醫脈通現場報道,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分享至朋友圈

導讀:2019年20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學術會議(CDS2019)於廈門隆重召開,作為國內外糖尿病學術領域的收官之作,本次大會彙集了內分泌領域的眾多大咖。在本次大會上,來自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糖尿病科的林明珠教授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診治」為主題,進行了精彩演講,小編整理如下。

林明珠教授

DKA定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適當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嚴重紊亂綜合徵,患者表現為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謝性酸中毒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徵。

DKA誘因

DKA的常見誘因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糖尿病本身因素:如新發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治療中斷、胰島素泵故障。

急性疾病如感染、心肌梗塞、急性胰腺炎、腹部嚴重疾病、腦血管意外、嚴重燒傷、腎功能衰竭、創傷、手術、妊娠、分娩、精神刺激。

其他:靜脈不適當輸注營養液、酒精濫用等。

臨床表現

DKA常呈急性發病,發病前數天患者可出現多尿、煩渴、多飲症狀的加重。失代償階段出現噁心、嘔吐、腹痛、呼吸深快、呼吸伴爛蘋果氣味(丙酮),常伴頭痛、煩躁、嗜睡等症狀。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嚴重失水現象,尿量減少,皮膚黏膜乾燥、眼球下陷、脈快而弱,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甚至昏迷。

DKA診斷

一、符合以下3條

1.血酮≥3mmol/L或尿酮體陽性。

2.血糖>13.9mmol/L或已知為糖尿病患者。

3.血清HCO3->18mmol/L和(或)動脈血pH值>7.3。

二、如血清酮體升高或尿糖和酮體陽性,伴血糖增高,HCO3-<18mmol/L和(或)動脈血pH值<7.3,無論有無糖尿病病史,都可診斷為DKA。

DKA的治療

1.積極補液,先快後慢、先鹽後糖

補什麼?膠體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補充,只有當鹽水等液體充分補充後血壓仍然很低的情況下選擇補充,低滲液體目前也並不主張,大多數情況下用生理鹽水就可以了

補多少?補液總量可按患者發病前體重10%以上估算。

補液速度?補液速度因患者病情而定,也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對於較為嚴重患者,建議第1個小時補液1000ml,隨後補液速度取決於脫水程度、電解質水平、尿量等,總體原則為前4個小時補充所需要液體總量的1/3,在第1個24小時內補足預估的液體丟失量。此外,補液治療是否奏效,要看血流動力學(如血壓)、出入量、實驗室指標以及臨床表現。

如果患者伴有低血壓、腎衰或者心衰等情況,補液應更為小心,不應過快,甚至可以做動脈導管進行中心動脈壓的檢測,如果患者病情較為複雜,在生命體徵較為平穩的前提下,建議儘快轉院至更高級醫院。

2.使用小劑量胰島素

為什麼選擇小劑量胰島素?小劑量連續胰島素靜脈輸注0.1U/kg/h,可以保證血INS濃度在100-120uU/L範圍內,一方面可以抑制酮體的生成,同時也能保證良好的降糖效果。

怎麼補?總體來說,先補生理鹽水以及小劑量胰島素,血糖下降速度應在3.9-6.1mmol/L/h範圍內,當血糖降低至接近13.9mmol/L時,應補充5%葡萄糖溶液[胰島素(U):葡萄糖(g)=1:2-1:4] 血糖維持在8.3-13.9mmol/L,直至DKA緩解。

何時採取皮下注射?當DKA症狀緩解,患者可進食時,應起始常規皮下注射胰島素方案,需注意在停止靜脈輸入胰島素前1-2h,進行胰島素皮下注射。

3.積極補鉀

由於代酸時細胞內鉀離子外移和血液濃縮,患者就診時血鉀常表現為「正常」或「偏高」,但實際上身體有可能已經很缺鉀;如果血鉀檢測顯示偏低,表明機體已經嚴重缺鉀。

什麼時候開始補鉀?當患者尿量正常,血鉀低於5.2mmol/L,應靜脈補鉀;當患者嚴重低血鉀時(如血鉀<3.3mmol/L時)應先補鉀,直至血鉀升至3.5mmol/L後給胰島素,否則可能會導致低鉀進一步加重,出現相關症狀(如心率失常、心臟驟停等);當患者心電圖提示高鉀(T波,QRS)、無尿、高血鉀(血鉀5.5mmol/L以上)時不必補鉀,當患者無尿但血鉀≤4mmol/L,或心電圖示低血鉀(U波)時謹慎補鉀

4.保守補鹼

過度補鹼可導致低鉀血症、組織攝氧量減少(血氧解離曲線左移)和腦脊液反常性酸中毒加重(PCO2)、腦水腫、反跳性鹼中毒等不利影響

DKA患者在注射胰島素治療後會抑制脂肪分解,進而糾正酸中毒,一般情況下無需額外補鹼,而是否給予DKA患者碳酸氫鹽DKA治療,目前還存在很大爭議。

林教授認為,僅在pH<7.0的DKA患者中考慮適當補鹼治療,並且每2小時應測定1次血pH值,直至其維持在7.0以上,補鹼方法5%碳酸氫鈉84mL加註射用水至300mL配成1.4%等滲溶液,少量緩慢輸注。

此外,補鹼指征還包括血pH<7.0;CO2CP<5 mmol/L或HCO3-<5 mmol/L;呼吸抑制;嚴重高血鉀(>6.5mmol/L);對輸液無反應的低血壓;乳酸性酸中毒。

DKA治療注意事項

DKA治療過程中,應對患者生命體徵進行嚴密檢測,並記錄藥物使用劑量,液體出入量等。如DKA經治療,血糖水平已下降,酸中毒症狀已改善,但患者昏迷反而加重或一度清醒又再次昏迷,需警惕腦水腫的可能。腦水腫是DKA的嚴重併發症,死亡率高。可能與腦缺氧、補鹼過早過多過快、血糖下降過快、補液過多等因素有關。

DKA緩解及治癒標準

緩解標準:血糖<11.1mmol/L;血清酮體<0.3mmol/L;血清HCO3-≥15mmol/L;血pH值>7.3,AG≤12mmol/L;不可完全依靠檢測尿酮值來確定DKA的緩解,因尿酮在DKA緩解時仍可持續存在。

治癒標準:症狀消失,失水糾正,神志、血壓正常;血酮正常,尿酮陰性;碳酸氫鹽、血pH正常;血電解質正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eKHjW4BMH2_cNUgC2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