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報道稱,日本軟銀集團已經和我國的比亞迪達成合作。建立口罩生產線,來緩解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各國的防疫壓力。目前全球疫情壓力不容樂觀,尤其歐美各國已經處於」崩盤「狀態,最新消息稱累計全球確診病例已超200萬,僅美國自己就有68萬,這還是官方數據。實際未經檢測就因病死亡的病患,還沒有確切數字。
在這種緊急狀態下,國土面積較為狹小、資源匱乏的日本就更急需援助。在向歐美各國求助未果之後,日本想起了疫情發生較早的中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中國感念之前各國捐贈援助的幫助,「湧泉相報「,開始對世界進行援助。日本憑藉地理位置的優勢,首先與我國達成了合作。此前中國的比亞迪、五菱宏光等品牌已經將生產線改為口罩生產線,「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面對世界範圍內的嚴峻疫情,中國竭盡全力提供緊缺的醫療物資。目前,單比亞迪一家企業,自產口罩單日產量就達到1500萬隻,還在以每天大約100萬隻的速度穩步增產,負責人表示希望可以幫助更多國家對抗疫情,共克時艱。
日媒透露,日本軟銀集團與中國的比亞迪達成合作建立的口罩工廠,將從5月份開始每月生產N95防護口罩1億個,普通口罩2億個。日本軟銀集團孫正義稱,已經通過民間合作的方式,和中國比亞迪一起月供給日本3億隻口罩。
這些口罩將提供給日本抗擊疫情的一線醫護人員,並且都是零利潤提供,為本國防疫抗疫貢獻力量。
在疫情面前「中國質造」、「中國速度」,再一次刷新了國際社會對我國製造業的認知。在國內疫情嚴重的2月,王傳福帶領比亞迪研發口罩生產線,「作為中國製造業的一個代表,我們應該站出來,動用一切力量援產口罩。」3天時間,400多張圖紙,2000多名工程師加班加點,僅用7天時間就研發出了生產線。這樣一來,解決口罩緊缺不過是時間問題。
現在在我國疫情得到階段性控制的情況下,完全有餘力對世界各國伸出援手。日本豐川市在2月初曾經向姐妹城市——中國無錫捐贈了4500隻口罩和一些防護設備。隨著兩個月來日本國內疫情不斷加重,豐川市不得不向無錫市求助」如果之前的捐贈還有剩餘,能不能發送回來」。無錫市迅速做出回應,在市內庫存不足的情況下,在其他區緊急籌措了5萬隻口罩作為回捐。「十倍返還」成為佳話。
中國從2010年開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第一製造大國,物產豐富、幅員遼闊是我國的先導優勢。但中國一向以謙和的態度立足於國際社會,以實際行動說明,「國強未必稱霸」,銘記和珍視國際社會許多成員的幫助,在危難之時毫無保留的給予回報。疫情在全球爆發後,積極響應國際援助,與全世界一道共克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