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香菇的種植髮菌期的管理技巧。香菇具備高產量、經濟效益高的特性,深受廣大農民朋友們的喜愛。可是香菇在發菌期要注意些上面問題呢,需要如何操作呢?下面就由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下。
一、香菇發菌期的管理
香菇發菌期的管理關係到菌絲生長是否強壯,積累養料是否充足,最終會影響產量。隨著接種後培養時間的延長,除了溫度管理外,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1)接種後1~6天是菌絲萌發和定植期。由於菌絲體生長較弱,袋子的溫度低於室溫的1~2°C。要給菌絲舒適的溫度,應每天檢測室溫,煙囪溫度和袋子溫度,而室溫和煙囪溫度應主要通過袋子溫度進行調節。此時,不建議移動細菌袋,防止被細菌污染。 三天之內不進行通風或者是少通風。
(2) 菌絲在接種後7至10天擴散到材料上,袋子溫度逐漸升高。 7天後將被移交,並且每7到10天將被移交一次。堆放過來後,逐袋檢查菌絲的生長和細菌的感染。發現接種的細菌袋或沒有細菌的接種點應集中在其他地方,挖出霉斑,並在患處塗抹5%~10%的石灰水。每天對培養室通風1或2次,每次30分鐘。
(3)接種後11至20天,菌絲體進入旺盛的生長期,各種代謝活動得以加速。袋子溫度比室溫高2至4°C。應特別注意冷卻和通風,並且每天進行1至2個小時的通風。
(4) 接種20天後,大量生長了菌絲。袋子中的氧氣不能滿足菌絲生長的要求。缺氧成為菌絲生長的限制因素。應及時清除接種孔上的膠帶,或使用穿刺法增加氧氣含量。在菌絲圓上以8至10 cm的直徑製作第一個穿刺孔。在菌絲環的前邊緣上用6到10個孔刺了牙籤,但材料層不能去觸碰。當接種點之間的菌絲連接時,用無菌毛衣針進行第二次穿刺通氣。
(5)菌絲裝滿後,用滅過菌的筷子刺穿袋子周圍。穿刺的次數和深度取決於溫度還有菌絲生長。
二、香菇菌筒養菌期間的管理
(1)加強通風和換氣:細菌袋培養要注意通風,當溫度高時,請選擇在早上和晚上進行通風。溫度低時,應在上午前後通風。當袋子又多又密時,應該通風得多;當袋子高時,應勤通風。增加空氣流量不僅降低溫度,而且空氣新鮮,菌絲牢固生長,並減少細菌污染。
(2)暗光培養:菌絲培養應使用暗光。當光線很強時,細菌袋的內壁會形成薄霧,表明水將蒸發,這將導致菌絲體生長變慢。在後期,袋子被脫水,並且袋子被強光刺激。原基很早,菌絲老化,並且產量受到影響。因此,在培養袋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暗光。
(3)及時的周轉檢查:在繁殖期間,應將細菌袋堆積4至5次,接種後6至7天應進行第一次堆放,然後每7至10天應進行堆放。翻轉堆時,可以將其調整,使袋子均勻吸收空氣並平衡細菌。倒置袋子時應小心,並應及時處理細菌。
洞穴污染:菌絲生長過程中細菌侵入介面和膠帶側,對細菌袋影響不大,患處可用5%~10%的石灰水清液或50%的多菌靈倍液體400覆蓋。
此外,這兩種藥物不能同時使用,因為石灰水是鹼性的,多菌靈是酸性的,使用會中和藥物。如果發現死細菌,則應重新接種。
污染嚴重:如果被污染的細菌張大了嘴巴或有很多污染點並且無法治癒,則應將袋子弄碎並拿走,與3%的石灰溶液混合併塞滿一晚,然後攤開,重新計量,裝袋並進行滅菌,然後接種。如果鏈黴素被污染,應立即將其包裹在塑料袋中,然後焚燒或掩埋在袋子中,以免孢子擴散並造成環境污染。18.香菇菌筒脫袋方法
當香菇菌袋在室內發菌40~50天,營養生長已趨高峰,菌絲積累了豐富的養分時,即將轉入生殖生長期。為了促進生殖生長,在菌絲吃透料以後應逐漸增加透光度,到了60天便可進入脫袋階段。
(1)及時取下袋子:如果過早取出袋子,菌絲將無法達到生理成熟狀態,真菌也不會變色。即使顏色改變,細菌膜也更薄,顏色更淺。 "人造樹皮"很難形成,並且會影響蘑菇的產量和質量。
(2)香菇菌筒脫袋的標準:
菌齡:從接種之日起,細菌培養到無袋培養的天數就是細菌的年齡。細菌的年齡是一個時間參數,它取決於培養期間的溫度和管理條件以及品種和溫度。通常
在25°C的條件下,普通品種可以在60天內達到生理成熟。如果溫度低,則菌絲生長緩慢,細菌的壽命可能超過一百天。
(3) 注意:取出袋子時,請先使用刀片在袋子的兩端切割薄膜,然後將薄膜1-2筆直取出薄膜。要選擇眼睛或陰天的早晨,在下雨或吹西北風時溫度高於25°C或低於12°C不能脫下包。。如果溫度不合適,則可以將細菌袋移至蘑菇棚的外面,放置在床架上,刀片襯有刀片,並且對膜進行充氣。當溫度合適時,將袋子取出。合適的溫度為18~22°C,在布置試管並覆蓋薄膜時必須將袋子取下。將袋子從"薄膜"移到"暴露的物體"需要適應過程,否則菌絲很容易損壞。
以上便是香菇在發菌期的操作過程,發菌管理關係到菌絲生長是否強壯,養料是不是充足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養菌期間的管理,這樣栽培出來的香菇品質才高。好了,今天的種植文章咱們就先說到這裡,咱們下期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