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的水平也提高了。每個人對蘑菇的需求也增加了,香菇的種植已成為農民致富的一種途徑。但是,有些朋友問我如果香菇出現畸形菇怎麼辦,產量也不理想。那是因為大多數朋友沒有良好的種植習慣,因此沒有理想的產量。如何做好高產已成為現階段最令人擔憂的事情。如何防止蘑菇變形的出現?讓小編告訴你如何防止畸形蘑菇出現的方法,使大家獲得豐收,讓香菇高產,更多的朋友擺脫貧困發家致富。
一、第一潮菇出菇應注意的問題。
(1)調整菌筒至符合出菇的狀態:香菇菌筒經過長時間的菌絲培養後,為了出好第一批菇,應將成熟的真菌放在野外並預先放在架子上以適應真菌蘑菇的環境。通過去除袋裝水或不去除袋裝細菌瓶注水的方法,要求真菌管的水分滿足蘑菇的水分。尤其是那些通過越夏的細菌,如果細菌試管損失了太多的水分,請不要一次補充過多的水分。
(2)出菇的地方里的氣溫應該符合這個品種的溫度:由於溫度異常,無法達到上一年的溫度值。這個時候,即使香菇是變形蘑菇,也不能強迫其產生。
(3)注意天氣預報並及時管理蘑菇:依據天氣預報的溫度變化,適時管理溫差和水分,製作出第一批蘑菇。如果沒有提前進行管理,通常會錯過出菇的好時機。
二、防止出現畸形菇的方法
(1)產生原因:是指蘑菇的子實體具有外觀和顏色的變化。畸形蘑菇是香菇栽培中最常發生的一種疾病。這主要是由於蘑菇生產期間生長環境差和內部遺傳缺陷所致。此外,不適當的栽培管理措施,細菌杆和子實體也是受病蟲害影響的主要因素。
品種選擇不對:如果選擇高海拔山區,則為低溫型細菌,如果濫用高溫型細菌,則會出現冬菇芽,寒冷時會出現。不收縮,形成「松果蘑菇」。
細菌的管理不好:在菌絲體栽培期間,細菌室中的光線太強,並且靠近窗口的袋子的原始底部很早就形成了。袋子中的蘑菇芽很早出現,沒有被袋子壁擠壓,因此,在取出袋子後再將一組香菇取出。第一組菇肯定是變形的。
脫袋轉色不合標準:有的菇農單憑菌齡脫袋,而未掌握菌絲成熟的條件,因此脫袋轉色差,菇態畸形。
菌筒未正確浸入水中。早熟品種通常有兩到三批蘑菇,細菌的水分含量降低,需要將其浸入水中。一些蘑菇種植者使用晚熟品種,隨後還浸泡水。此時,晚熟品種處於形成原始基礎的時期。在被水刺激的情況下,原基被迫儘早分化,只有柄長,形成「蠟燭菇」。
控制濕度隔離是不合理的。冬季溫度低,蘑菇床上的覆膜不嚴格,正在生長的蘑菇芽因冷風而萎縮變形。當相對濕度小於70%時,蘑菇柄柔軟或空心。
(2)防治措施:
了解細菌並防止引入錯誤。播種前,有必要弄清菌株的特性,並選擇合適的品種來安排接種季節並估算預定的接種時間。
了解菌絲體成熟的特徵並防止失明脫袋。 脫袋太早了,菌絲還沒有達到生理成熟,並且有更多的突變蘑菇。菌絲體的生理成熟度應掌握為「一個年齡,三個標準」,並且「一個年齡」是從接種之日起約60天; 「三個標準」是:袋子中腫瘤的水泡狀菌絲占袋子表面的整個2/3,部分呈褐色,並且手提袋具有柔軟和有彈性的感覺。
掌握變色規律,防止溫度失控。在變色期間,請注意溫度變化。前三天溫度在25°C以內,蘑菇床上的覆蓋膜無需通風。在正常條件下,結束12天的顏色變化,並在3天後出現了第一個蘑菇。顏色轉換溫度不低於12°C,不高於25°C,蘑菇的最佳溫度為15°C。
掌握溫度變化原理,防止溫差刺激不足。適當的溫度變化,更多的蘑菇,良好的形狀,沒有變形的蘑菇。正確的溫度變化方法是白天在蘑菇床上蓋一層薄膜,晚上12點後1個小時將薄膜揭開,以使晝夜溫差超過10°C。換色後需要連續3到4天連續改變溫度。及時浸泡水以防止濕度過高或過低。當真菌的水分含量小於40%時,很難生產蘑菇,並且有許多小蘑菇。通常,當真菌的重量比原始重量低30%時,可以將水浸入水中,吸收水分時足以達到其重量的95%。如果水太滿,很容易引起菌絲呼吸並影響正常的長蘑菇。催菇應適當防止乾燥或潮濕。每次收穫一批蘑菇時,必須將薄膜通風6-7天,以使菌絲吸收足夠的氧氣以恢復生長能力。然後噴水以保濕,乾濕交替,促使下一次潮汐菇蕾發生。
在適當的時間收穫,以防止過度成熟。當蘑菇蓋具有捲曲邊緣並且蘑菇柄適中時,每天收穫一次蘑菇,有時每天兩次採摘春季蘑菇的旺季。如果有黴菌,應及時清理以防污染。收集完每批蘑菇後,用刀除去木棍上發霉的部分,並集中處理以加強棚子,以防止污染。將經過處理的木棍放在蘑菇床上,讓其通風,降低空氣的相對濕度,並在乾燥後進行加濕。不要將細菌條加滿,以免發霉。加水或噴水,並向患處注入pH值為9~10的75%的酒精或石灰上清液。它可以促進菌絲體的生長,抵抗有害微生物,過早地產生蘑菇,並延長保質期。
以上就是防治香菇變成畸形的方法,我們在種植過程中必須要選擇優質品種來栽培這樣來能夠培育出優質的香菇同時提高產量。好了,今天的種植文章咱們就先說到這裡,咱們下期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