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胸痛在臨床是很常見的症狀之一,而且引起的原因也有很多種,如:外傷、炎症、腫瘤及某些理化因素所致組織損傷刺激肋間神經,膈神經,脊神經後根和迷走神經公分布在食管,支氣管,肺臟,胸膜,心臟及主動脈的神經未梢,均可引起胸痛。
根據胸痛的部位以及疼痛的程度,醫生會有一個簡單的判斷。那麼,如何確診,醫生還會通過一些輔助檢查手段查找誘因,那麼具體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胸壁疾患由視診,觸診即可確定。
而胸內臟器疾患則須詳細體格詳細,視診單側胸廓飲滿應想到胸腔積液。
叩診濁音或實音應考慮到肺炎,肺梗死,肺癌,胸膜間皮瘤;
叩診鼓音則考慮氣胸。
心絞痛及心肌梗死者心界正常或增大,心率增快聽診有異常發現等。
腹部臟器疾患則有相應腹部體徵。
1、血常規:是例行的檢查,白細胞的變化可提供一定的依據。
2、痰的細菌學檢查:可以確定肺炎及肺結核的病原菌。
3、脫落細胞學檢查:有助於肺癌的診斷。
4、腦腔及心包腔穿刺液的化驗及細胞學檢查。
5、血尿肌紅蛋白增高、血清心肌酶增高有助於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
胸腔內臟器官疾患需藉助有關的器械檢查確定診斷。
1、心電圖檢查:有助於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
2、超聲心動圖:對心包積液的診斷及觀察積液量有重要意義,肯定瓣膜病診斷。
3、胸部X線檢查:在胸部疾患的診斷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規X線檢查可顯示計多胸部病變的影像,作為病變的診斷依據如肺炎,肺結核,肺梗死,肺癌,胸膜病變,氣胸等。
4、胸部CT檢查:具有很高的解析度,診斷準備性和敏感性甚高,CT是橫斷面顯示胸部斷面圖像,對縱隔旁,橫膈周圍及胸膜下病灶的顯示效果良好,常能區別血管,脂肪,水及各種軟組織密度的病變;常用於縱隔病變肺門增大的鑑別。
5、胸部MRI檢查:肺內微小病灶及胸膜病變,MRI檢查具有能冠狀面和矢狀面斷層成像。並對縱隔內軟組織分辯率更高等優點,能直接三維,甚至任意角度斜切面成像更有利於病變的顯示和定位;但CT、MRI檢查在胸部病變不宜作為首選,只能作為進一步檢查的辦法。
6、放射性核素掃描:對肺梗死,肺內占位病變,心肌梗死的診斷有幫助。
7、心導管檢查:對於先天性和某些後天性心血管疾病診斷有特別價值,對肺部疾病的診斷亦有意義。
8、纖維支氣管鏡:可深入到面和亞段支氣管,可在直視下做活檢和刷檢,做活組織病理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作微生物學,細胞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檢查對肺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診斷很有幫助。
9、胸腔鏡檢查:用於胸膜疾病的診斷,氣胸的分類及冶療。
提醒大家:胸痛的引起原因有很多種,大家在平時如果出現胸痛的症狀一定要引起重視,還需要及時的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與治療才行,以免發生危及生命的狀況。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您有心臟疾病相關疑問,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