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亡故,她賣詩養家,她的人生註定與眾不同

2019-09-27     唐詩宋詞古詩詞


01

關於薛濤幼年,流傳最廣的一首詩是她與父親薛鄖合作的。其實薛濤不過七八歲的樣子,與父親一起在院裡玩耍。那時應該是暮春的黃昏吧,眉州向晚的夕陽給人間鍍上一層毛茸茸的金色,和風溫煦,惹得院中那棵古桐也迎風婆娑。

薛父心思一動,女兒跟他讀書寫字好幾年了,他有意要考一下她的詩文功底。

薛父望定梧桐樹,捻著鬍鬚,徐徐吟道:「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

薛濤自幼聰慧、伶俐,一看父親面向梧桐的姿勢,心裡早猜出七八歲,所以當父親話音剛落,便迫不及待的接道:「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薛濤的續詩緊扣主題,對仗工整,且意境高曠、遼遠,頗有些女漢子的氣勢。小小年紀,便有如此見識,是很難得的。但薛父聞言,並不為之高興,轉而愁眉深鎖。據說薛父從續詩中讀出了女兒一生飄零的預言。

僅憑幼年一些無意識的舉動,便從中窺見其人一生脈絡,歷史多有這樣的名人掌故,但想來都是後世人穿鑿附會的閒話。人的一生何其浩然,何其神妙,若僅憑「三歲看老」就將人一生蓋棺論定,想想著實荒謬。

但不論怎樣,薛父確是在薛濤十歲左右亡故的。這對原就人丁單薄的薛家不啻於致命一擊。

薛鄖祖上原籍長安。薛濤出生前,薛鄖本也在長安做官。無奈安史之亂之後,京都財政每況愈下,京官待遇遠不如從前,還比不上地方官員,又加大曆九年京師大旱,赤地千里,致使關中大飢,餓殍遍野。於是,在公元775年左右,薛鄖被迫攜妻遊宦蜀中。

遠離京都和族人,便也意味著薛鄖一家在四川眉州是舉目無親的,凡事只能靠自己。所以當薛鄖染病去世,剩下的薛濤便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

02

依靠父親生前的微薄積蓄支撐了幾年,至薛濤十五歲左右時,為了養家餬口,她被迫走出閨閣,以女詩人的身份進入眉州當地的文化圈,《中國文學大辭典》有載:「父卒,年始及笄,以詩聞外,又能掃眉塗粉,與時士游。」

笄,古代女子用來束髮的簪子,把頭髮綰起便是女性成年的標誌。及笄之年,也即待嫁之齡,從此時開始,女子就該收束起童年的頑憨之態,而以適婚女子的姿態示人,並同時跟著家中年長女性學習女紅等經營家庭的技巧。

但這一切,在薛濤十五歲那年,輕輕地且永遠的錯過了。從她走出閨閣那一刻,她的人生開局已經註定,她的命運與尋常女性不同。她的手註定是用來握筆寫詩,而不是做針線。

薛濤才貌兼備,外加性情活潑、黠慧,不像尋常年輕女子那般忸怩,很快受到當地士子的歡迎,《紙箋譜》有載,薛濤「掃眉塗粉,與士族不侔,客有竊與之燕語。」

送鄭眉州

雨暗眉山江水流,離人掩袂立高樓。

雙旌千騎並東陌,獨有羅敷望上頭。

鄭姓眉州刺史將攜妻遠赴外地,薛濤與一眾詩友為其送行。

蜀中特有的因雨雲沉積而天光黯淡的天幕下,岷江水滾滾向前,江邊長亭煢煢獨立,似也在為即將到來的辭別神傷。朋友們互道珍重,忍不住要用衣袖掩住臉上的憂傷。

薛濤於詩歌后兩句化用《陌上桑》:「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勉力刺史,雖是遠遊,但您有美貌賢妻陪伴,縱然天涯海角,想來也不會太孤單。

薛濤一生,寫過許多的送別詩。在現在的眉州,在以後的劍南西川節度使幕府,朋友們、一起共事的幕僚們,一個個遊宦蜀中,又陸續離開。按當時的慣例,辭行雅集,詩友們都會有詩相贈,但這類詩大都因禮儀所拘,說的多是場面話。

多年後,成熟的薛濤會深諳此道。

但此時這首《送鄭眉州》,顯得格外特別。其時薛濤不過十五六歲,正是如花美眷的璀璨年紀,眼看著恩愛的刺史夫婦,不由得心生羨慕。這羨慕便也不由得在詩中流露。她對自己的未來、將會遇到的人,也是有幾分好奇與期待的。

命運很快會為她揭示這個秘密。一個叫韋皋的霸道總裁,註定會在她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wSyWem0BJleJMoPMvxX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