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韋莊:故鄉難回,哀怨難消

2020-05-15     唐詩宋詞古詩詞

原標題:晚年韋莊:故鄉難回,哀怨難消

01

在韋莊出生的公元836年,盛唐已經過去很久了。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大唐國力大不如前。此後經過幾代君王勵精圖治,大唐有過短暫的振興,但積重難返,大唐仍是無法挽回地一天天衰落下去。

生於這樣並不十分太平的年代,韋莊幼年時家中貧苦,日子過得很不容易。

但是作為唐初宰相韋見素的後人,韋莊從小便對先人所處的時代有著不可名狀的嚮往。他嚮往那時的國力強盛四海來朝拜,嚮往那時的海清河晏路不拾遺,嚮往太白的豪邁奔放自由豁達,更嚮往祖先能夠建功立業報效家國。

因此韋莊自小就刻苦讀書,家境貧寒的他盼望著一朝中舉,實現抱負,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

十四歲時韋莊第一次落第,此後多次參加科舉多次失望而歸,空有一身才華始終不得入仕。

儘管如此,韋莊沒有輕易放棄,他相信自己不會一直碌碌無為下去,於是再一次收拾好行李走向了長安。

但韋莊自己也沒想到,他六十歲前的人生會因黃巢起義,在應試與遊歷中虛度過。

02

公元894年,韋莊參加了人生中最後一次科舉。這一次,他終於中了。「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五十九歲的韋莊趕在花甲之年前登科中舉,欣喜萬分,寫就了一首《喜遷鶯》:

街鼓動,禁城開,天上探人回。

鳳銜金榜出雲來,平地一聲雷。

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

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

在乍聽及第佳訊之際,簪花遊街時被眾人爭睹,這種歡鬧喧急的景象讓韋莊志得意滿、自我陶醉。

韋莊以為登科後將會得到重用,能一展抱負,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殘酷。韋莊被朝廷任命為「草詔」的校書郎。

兩年後,唐昭宗任命韋莊為判官,派遣他去蜀地說和西川節度使王建和東川節度使顧彥暉。那時的大唐風雨飄搖,王建和顧彥暉絲毫不將皇帝派來的判官放在眼裡,繼續爭鬥傾軋,最終王建打敗了顧彥暉,獨占蜀地。

此次入蜀,韋莊沒有完成作為說客的使命,但他卻得到了西川節度使王建的賞識,邀其入蜀為王建工作,韋莊沒答應。然而,韋莊的命運齒輪開始了改變。

03

韋莊希望做大唐的官得唐皇的賞識拿唐庭的俸祿,他沒有辦法輕易改變對大唐的忠誠。韋莊回到朝廷復命,依然不受重用。

公元900年,宦官發動政變,立太子立裕為帝。朝綱混亂奸佞橫行,大唐的傾覆似乎就在眼前了。在李唐王朝建功立業的抱負轉瞬間化為虛空,韋莊只剩下一聲感嘆與失望:

長年

長年方悟少年非,人道新詩勝舊詩。

十畝野塘留客釣,一軒春雨對僧棋。

花間醉任黃鶯語,亭上吟從白鷺窺。

大盜不將爐冶去,有心重築太平基。

「重築太平基」的心愿,終成了黃粱一夢,大唐盛世已經不可挽回的逝去。

在王建的再一次邀請下,韋莊來到蜀地。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風雨飄搖的大唐王朝壽終正寢,五代十國混戰局面到來。

緊接著,王建自立為王,史稱「前蜀」,任命韋莊為宰相。

少年時一心盼著匡扶大唐天下,沒想到等到有能力報效家國時故國已不在了。韋莊的心裡有過掙扎有過絕望,他從沒有想過背叛大唐或背叛心中的理想,可是回首時大唐的滅亡已經無可挽回。

呵,原來已是個無國無家的人了。也罷,也罷,韋莊應承了下來。於是,流離大半生的韋莊終於有了歸宿,不在最愛的江南,而在浣花溪畔的杜甫故居,隔著時空與杜子美惺惺相惜。

也許看透了世事人生,此時的韋莊也學起了杜甫的「疏懶」,世間之事,皆似與自己無關:

關河道中

槐陌蟬聲柳市風,驛樓高倚夕陽東。

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平生志業匡堯舜,又擬滄浪學釣翁。

「志業匡堯舜」,終究是夢想,現實卻「滄浪學釣翁」,是多麼的無奈與絕望!

04

隨著年紀的增長,眼見著李唐的盛世難以再現,也無法回到久別的故鄉,心中念念的江南只能在夢裡徘徊,身在蜀地的韋莊心裡充滿了深深的幻滅感和無力感:

歸國遙·金翡翠

金翡翠,為我南飛傳我意。

罨畫橋邊春水,幾年花下醉?

別後只知相愧,淚珠難遠寄。

羅幕繡帷鴛被,舊歡如夢。

南去歸家的路遙遠而漫長,人不能前去,而心嚮往之,韋莊希望通過青鳥幫忙傳達相思之意,傳達夢中對於過往的思念。

故鄉,從來是遊子掌心的一顆痣,縱然不去觸摸,也知曉它的位置。遠離故鄉的遊子,無論何時何地,都無法抹去流淌在血管中汩汩思念之情,只因故鄉是存在於世的憑證。

韋莊晚年念 不忘的大唐與故鄉洛陽,終究是回不去了。公元910年,七十四歲的韋莊長眠於成都浣花溪畔。這位洛陽才子終是應了其預言,在他鄉老去:

《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

洛陽城裡風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作者:再思,一個喜歡看古代文學、歷史,追尋歷史人物足跡的寫作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XsaCH3IBfGB4SiUwpn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