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節氣,賞析陸遊的《立夏》

2020-05-04     唐詩宋詞古詩詞

《立夏》

【宋】陸遊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譯文

紅旗插滿城內的窗扉迎接赤帝,太陽神準備駕車攜著青帝歸去。

泥巴還是新的,燕子巢中歡鬧;百花已經開盡,蜜蜂越加稀少。

槐樹和柳樹,綠蔭漸漸濃密;窗簾和窗牖,暑氣依舊輕微。

太陽西斜,洗個暢快愜意的澡後,熟練地試穿起夏天的衣裳。

注釋

1.立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5月5、6或7日。

2.赤幟:紅旗,用火紅指代夏天。

3.城扉:城內人家的窗扉。

4.東君:傳說中的太陽神。代指春天。

5.整駕:備好車馬,準備出發。

6.泥新:即新泥。

7.花盡:花已落盡。

8.簾櫳:亦作「簾籠」。窗簾和窗牖。也泛指門窗的帘子。

9.湯沐:沐浴。

10.單衣:單層無里子的衣服。《管子•山國軌》:「春縑衣,夏單衣。」

賞析

立夏前二日,陸遊還作詩:余春只有二三日,爛醉恨無千百場。芳草自隨征路遠,遊絲不及客愁長。把傷春與惜春表現得細緻見微、入木三分。

一到立夏日,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都說夏三月,萬物「蕃秀」,若所愛在外,使志無怒,真是這樣。

他在立夏已十餘日,還不忘告訴人們,山里人的夏天多麼詩情畫意:爭葉蠶飢鬧風雨,趁虛茶懶斗旗槍。林中晚筍供廚美,庭下新桐覆井涼。

觀蠶事,試茶藝,別有情致。品晚筍,坐梧桐,清涼自在。山里人的夏天,意境優美,明白如話。

而《立夏》當日這首詩,更是意境清新,構思精巧,描寫了初夏生機勃勃、萬物成長的景象。讀來幽靜典雅,宛如一幅精美絕倫的立夏風物圖畫。

三首立夏詩加一塊,可見陸遊對於這一節氣的喜愛。

首聯,詩人用象徵手法,婉轉道出夏天來了,春天走了的消息。「赤幟」一詞的運用,可見陸遊對於《易經》的熟稔。

在《周易》里,赤幟,代表紅色,紅色代表火,屬於南方,對應夏季。陸遊用赤幟,既是對「水村山郭酒旗風」的實寫,又是對夏天來了的隱寫。

我們一般人只會想到「夏日叩城扉」,而陸遊卻能想到「赤幟插城扉」,甫一出口,高下立分。這就是陸遊「六十年間萬首詩」錘鍊出來的語言魅力。

春天來了,我們一般人會寫「春天旋駕歸」,而陸遊卻用了「東君整駕歸」,這裡的東,與前面「赤幟」的南,形成了八卦方位的對應。這就是古人的智慧,通過廣泛閱讀,自身修煉,站在天地之間,四時定位,天人合一。

這種語言的美感,有些人一輩子領悟不到。正如「落霞與孤鶩齊飛」,在某些人口中變成「黃昏真美」一樣。

頷聯,「泥新」對「花盡」,「巢燕鬧」,「蜜蜂稀」,兩組事物的強烈對比,將赤幟插,東君歸的結果,表現得淋漓盡致。巨大的反差,預示著季節的更替。一個重要的節氣,也在這些盛大的落花儀式中,順著南風而來了。如果稍微聯想一下自身的命運,這首詩的方向可能就會朝著「朝廷新人換舊人,年華容易把人拋」的傷感中去。

但詩人,並沒有。因為夏天是一個使志無怒的季節。所以,陸遊將自身的憂愁,暫且擱置一邊,繼續觀察季節的變化。

頸聯,「槐柳」對「簾櫳」,「陰初密」對「暑尚微」。亦是一組對比。這次對比,沒有失落,感傷,流露出的是歡喜。這就將上句的傷感的苗頭扭轉過來了。

送春,感傷正常。迎夏,歡喜也正常。

「蕃秀」的槐柳,給人們送來了清涼。窗簾和窗牖之間的暑氣依舊輕微。這句可與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對應起來讀。同是寫立夏的景物,一緊一松,一遠一近,皆成佳作。

尾聯,寫太陽西沉,詩人暢快地洗完澡,將夏天的衣服找出來,一件一件地試穿。這樣可愛的陸遊,也只有在立夏這個季節才能看到吧。但願他身材依舊,去年的夏衣還能穿上。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親愛的讀者,立夏節氣來了,你們是不是也該為自己準備夏衣了呢。最後,祝願大家身材不變,容顏依舊,開心度過每一個夏日。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LmW4nEBfGB4SiUw1h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