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禪宗影響很大,精通佛學,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目 錄
01《相思》
02《雜詩》
0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04《山居秋暝》
05《竹里館》
06《渭城曲》
07《酬郭給事》
08《酬張少府》
09《歸嵩山作》
10《過香積寺》
11《漢江臨眺》
12《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13《紅豆》
14《積雨輞川莊作》
1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6《鹿柴》
17《青溪》
18《秋夜曲》
19《山居秋螟》
20《送別》
01《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賞析:
紅豆,象徵愛情與相思。相傳古代有個征夫死在邊地,他的妻子在樹下大慟而死,化為紅豆,所以又名相思子。本詩四句正好分別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通過對紅豆的讚美,寄託了最為深厚而真摯的相思。文辭清新,構思新奇,餘韻悠悠,情感細膩。
02《雜詩》
君故自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蓍花未?
賞析:
一個漂泊異鄉的遊子,遇到了同鄉人,不勝欣喜,可是千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問了一件平凡的小事,您來的時候,窗前的臘梅開花未?語言通俗而親切,思鄉之情感人之極。
0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這是王維17歲時的詩作。寫他漂泊異鄉的遊子處境,抒發逢 佳節倍思親的深情。言辭通俗,情感逼真;千秋百載,傳誦至今。
04《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頷聯意謂:皎潔的月光絲絲縷縷,照進松林里,清澈的泉水淙淙流過岩石上,
竹喧歸浣女:意指西北之秋,水頗珍貴,於是一陣秋雨後,洗衣女便在月夜結伴而去,從竹林歸來時笑語喧譁。
尾聯意謂:任它春芳消盡,此處秋色留人。王孫,本指貴族子弟,也指遊子(參見王維《竹館》注,此處特指作者自己,旨大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之意,含蓄地表達自己決心隱居山中的心情,可謂絕妙。
賞析:
王維詩文的特色是:文清似水,詩美如畫。他無愧為詩人兼畫家。《居山秋暝》一詩將秋山暮色描繪得清新幽雅美如畫,令人迷戀、驚訝。
05《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注釋
幽篁:幽深的竹林,即下句之「深林」。
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多用以形容酣放不羈,自由自在。
來相照:猶來照我。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之詞。
賞析
詩人在人跡罕至的竹林幽坳,又彈琴,又長嘯,此情此樂,惟有明月能相知,因而來相照。
06《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
渭城曲:樂府《近代曲》名,又稱《陽關曲》。詩題一作《送元二使安西》。安西,在今新疆庫車縣境。
一二句:分別點明餞別的地點、時間、景物。浥輕塵,意謂一場朝雨後,塵土濕潤不飛揚。浥,沾濕。
三四句:勸君再干一杯餞別酒,出了陽關就再也見不到一老朋友。
賞析
渭城即故都咸陽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自古與「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同為出塞的必經之路,既遙遠又荒涼。地是當友人即將在此啟程之際,殷殷勸酒,依依惜別,幾許悲壯,幾許蒼涼!
此詩廣為流傳,備受推崇。劉禹錫《與歌者何戡》詩云:「舊人(故友)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對酒》詩曰:「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
07《酬郭給事》
洞門高閣靄餘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鍾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
【注釋】
酬:即以詩詞應答。
給事:即給事中,門下省之要職,掌駁正政令之失誤。
洞門:此處指門下省衙門。
桃李陰陰:比喻門生後輩眾多。
奉:「捧」的本字。
天書:稱帝王的詔書。
無那:無奈。
【賞析】
這也是一首唱和詩,郭給事有詩給王維,所以王維就酬和。此類應酬性的詩,總是稱讚對方,感慨自身的,這首詩即意在稱道郭給事。詩閃四句比喻郭給事爵位尊,門顯達,為官清閒;後四句盛世清平,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仕途與趨附的厭倦。
08《酬張少府》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注釋】
長策:治國安邦的長遠策略。
張少府:姓張的縣尉一級官員。
吹解帶:吹著詩人寬衣解帶時的閒散心情。
君問兩句:這是勸張少府達觀,也即要他象漁樵那樣,不因窮通而有得失之患。
【賞析】
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歸隱者自稱對萬事已不關心,恬淡達觀,但又未完全超脫。用「漁歌入浦深」來勸慰張少府,也含有自慰。全詩寫情多於寫景。三、四句隱含不滿朝政之牢騷。
09《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注釋】
閒閒:從容貌。
迢遞:遠貌。
且閉關:有閉門謝客意。
【賞析】
這首詩是寫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王維是唐代第一等高手。他擅長寫景,更善於寫情,寫恬靜的閒適之情。詩中只「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兩句,就把這種境界寫得淋漓盡致。首聯寫歸隱出發時的情景。頷聯寫水寫鳥,其實乃托物寄情,寫自己歸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歸隱之心不改,如禽鳥至暮知還。頸聯寫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於景,反映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末聯寫山之高,點明歸隱之高潔和與世隔絕,不問世事的宗旨。寫景寫情並舉,於寫景中寄寓深情。層次整齊,景象蕭瑟。
10《過香積寺》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釋】
香積寺:中國佛教著名古剎。唐神龍二年(706)建於長安神禾原(在今陝西省長安縣南)。寺內建有十三層大塔一座,今昔對比尚存十一層,通稱為善導塔。
制毒龍: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見《涅磐經》:「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賞析】
全詩沒有一字寫寺,而寺院已在字裡行間。所寫的都是寺外的環境,更見古寺的幽深。卒讀之餘,令人不禁陡然想起繪畫中「深山藏古寺」的名典。
11《漢江臨眺》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注釋】
本詩又題作《漢江臨泛》。漢江:即漢水。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番家冢山,流經湖北省襄陽,至漢口入長江。
三湘:湘水合灕水稱灕湘,合蒸水稱蒸湘,合瀟水稱瀟湘,故稱三湘。
襄陽:在今湖北襄樊市。
山翁:指晉代山簡,竹林七賢山濤之子,曾鎮守襄陽。
【賞析】
本詩描繪了漢江的雄壯美,山色的朦朧美,境界開闊,氣象雄偉,令人不勝嚮往,心馳神飛。特別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出語絕妙。
12《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注釋】
《漢官儀》:宮中夜漏未明,三刻雞鳴,衛士候於朱雀門外,著絳績(紅布包頭象雞冠)專傳雞唱。雞人,《周禮》官名。
尚衣:官名,掌供天子冕服
閶闔:宮殿的正門
旒:音流,冠前下垂的綴珠
仙掌:宮扇之屬
香煙:御爐的煙
誥:天子的詔書,用五色紙,故叫五色詔
鳳池:鳳凰池之簡稱,中書省所在地
【賞析】
同樣是和賈至《早朝大明宮》的詩章,王維則從另一個角度描寫皇帝的盛況:雞人報曉,尚衣進氅;宮門大開,萬國瞻仰;障扇蔽日,龍袍閃光。
13《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注釋】
又名"相思"
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採擷:採摘。
【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14《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度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注釋】
空林:疏林。
煙火遲:因久雨林野潤濕,故煙火緩升。
藜:這裡指蔬菜。
黍:這裡指飯食。
餉:致送。
東:指東邊田地上的農人。:本指初耕的田地,這裡泛指田畝。夏木:高大的樹木,猶喬木。夏:大。
囀:鳥的宛轉啼聲。
黃鸝:黃鶯。
山中句:意謂深居山中,望著槿花的開落以修養寧靜之性。槿:也叫,落葉灌木,其花早開晚謝。故以此悟人生榮枯無常之理。
清齋:這裡是素食的意思。
露葵:經霜的葵菜。葵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稱。此詩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寫照。
野老:指作者自己。
【賞析】
詩意在描寫積雨後輞川莊的景物,敘述隱退後閒適生活。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炊煙緩升;農家早炊,餉田野食,怡然自樂的農村生活。頷聯寫自然景色:廣漠平疇,白鷺飛行,深山密林,黃鸝和唱,積雨後的輞川,畫意盎然。頸聯寫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觀木槿,食露葵,避塵世的幽居生活。末聯連用兩典:一是《莊子·寓言》載的陽子居學道歸來後客人不再讓座,卻與之爭座。說明詩人與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親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來只與他相游。一天,他父親要他把海鷗抓回家去,他再到海邊時,鷗鳥都在天上飛舞、不肯停下。說明心術不正,就破壞了他
與鷗鳥的關係。兩典正反結合,抒寫了詩人淡泊的心志。
這首詩唐人李肇《國史補》說王維:「維有詩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李嘉佑詩也。」據傳李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句,但李集中無此。明人胡應麟《詩藪·內篇》說:「摩詰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佑用摩詰詩。」李與王同時而稍晚,誰襲誰詩,難以說清。宋人葉夢得《石林詩話》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佑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彩數倍。「王維詩中的意境,顯然要比嘉佑的來得開闊,深邃,色彩更為明朗。
1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
這是詩人十七歲時在長安所作,少年之作而能戒除浮泛的雕琢,直指真情實感,確實是深知作詩的竅門。詩人的家鄉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為「憶山東兄弟」。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九日也就是重陽節。寫節日的詩,最忌落入俗套,這首詩高明就高明在避開俗套,把握住真性情。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正是孤獨感久受壓抑,於今尤甚的情形下,詩人把凝聚在內心深處的佳節思親情結一吐為快。由於「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語極其精警,為人人心中所有,又為人人口中所未有,千百年來也就引起廣泛的共鳴。不過,前兩句畢竟是直賦心源,尚須曲折變化,才能餘味無窮。於是本為詩人思念兄弟,卻以「遙知」二句翻轉一面,化出幻覺,寫兄弟為失落詩人而遺憾不已。晉朝周處《風土記》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雲茱萸會。」因為這個節日風俗,是採摘茱萸(zhūyú朱娛)花枝插頭,此俗在唐朝很盛行,比如王昌齡有「茱萸插鬢花宜壽」,白居易有「舞鬟擺落茱萸房」,朱放有「那得更將頭上發,學他年少插茱萸」之類的句子。洪邁《容齋隨筆》卷四摘錄此類詩句甚多。關鍵在於此詩把我思人的情緒,折射為人思我的幻覺,從中挑選出重陽登高和茱萸插頭兩個精心意象,展示一個頗有情趣的兄弟共樂的場面,從而把「共樂而缺一」的人生缺陷感,寫得令人心顫而餘味無窮了。
16《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注釋】
鹿柴:以木柵為欄,謂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返影:指日落時分,陽光返射到東方的景象。
【賞析】
這是寫景詩。描寫鹿柴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一轉,引出「人語響」來。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餘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17《青溪》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注釋】
言:發語詞,無意義。
黃花川:今陝西鳳縣東北黃花鎮附近。
青溪:今陝西沔縣之東。趣:通:「趨」。
【賞析】
這首詩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不著力,讀來卻韻味雋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18《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注釋】
桂魄:月的別稱。
【賞析】
本題屬樂府《雜曲歌辭》,是一首宛轉含蓄的閨怨詩,結句尤其精妙。前兩句寫秋夜微涼,景物淒清;後兩句寫寂寞難寢,所以殷勤弄箏。所謂「心怯空房」,其實是無人臨幸的委婉說辭而已。語極委婉,情極細膩,把兒女羞澀的情感掩蔽得嚴嚴實實。一經點破,怨情即躍然眼前。
19《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
螟:夜色。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春芳:春草。
歇:乾枯。
【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將山中的黃昏描繪得令人迷戀。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的追求。王孫指詩人自己,是反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詩意,說山居的景色特別留人。
全詩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實乃千古佳句。
20《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注釋】
飲君酒:勸君喝酒。
何所之:去哪裡。
歸臥:隱居。
南山陲:終南山邊。
【賞析】
這是一首送友人歸隱的詩。表面看來語句平淡無奇,然而細細無味,卻是詞淺情深,含義深刻。詩的開頭兩句敘事、寫飲酒餞別,以問話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歸隱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寫對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對隱居的羨慕,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否定。
全詩寫失志歸隱,藉以貶斥功名,抒發陶醉白雲,自尋其樂之情,詩的後兩句韻味驟增,詩意頓濃,羨慕有心,感慨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