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部分潮籍院士
潮汕以經商聞名,但在學術界,潮籍學者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們中的很多人,經歷了貧弱的舊中國,用一生的努力,用一世心血去改變新中國。在科學界,她他們閃耀星空,為改善民生而奮鬥努力過,這應該是流淌於潮汕人血液中國的驕傲。
正如陳寅恪為王國維所做墓碑銘: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有院士們之風範,潮汕人當自勉!
(PS: 文中所寫汕頭、揭陽、潮州籍貫,均按現行行政區域劃分方式)
潮汕籍兩院院士 名錄
1955年隨「中國科學院學部」的成立,中國科學院產生第一批學部委員,1993年隨著中國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也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根據2015年的數據,潮汕籍院士數量在廣東排名區域第2,而汕頭的院士貢獻度在全國城市排名28,而整個潮汕地汕頭又以潮陽院士最多。
我們也根據最新資料,整理了關於潮籍院士名錄圖鑑,也希望能從中窺探潮汕的發展歷程。
潮籍院士· 地區
截止至2009年,兩院共有31名潮汕潮籍院士:汕頭18人(其中3名院士:範本堯先生籍貫為上海,蔡睿賢先生籍貫為台山,饒芳權先生籍貫為梅州·大埔,但三人均出生在汕頭),潮州3人,揭陽8人(鄭度先生籍貫在梅州·大埔,出生在揭西),而其中又以汕頭·潮陽最多,共產生了12名院士。
不僅在籍貫上,以出生地、高中就讀情況上看,汕頭也位居潮汕地區榜首。「出生地」和「高中就讀」兩項數據,更能反映院士成長與潮汕地區關聯,而與下下圖「潮籍院士生年」數據交叉對比,能解讀出更多信息。
潮籍院士·成長
將30位潮籍院士生年列成時間表,可以發現,潮籍院士出生年份集中在1912年-1943年,1921年前,僅有3名揭陽籍貫院士,1943年後,潮籍院士總共僅有3名。
1919年-1949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中華民國」時期。民國時期的文化思潮甚多,在整個中華民族的近代史上,起到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的作用。這個時期,也產生很多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的學者,潮汕地區也不例外。
一個院士產生的背後,也是一個家庭對教育的支持,這或許從側面也說明,近現代以來,潮汕人即不輕商人,也不輕讀書人。
除此外,我們也整理了院士在潮就讀學校分布表,以汕頭聿懷中學最多,共有6名校友。
潮籍院士圖鑑
(點擊放大看圖)
潮籍院士·中科院名錄
潮籍院士·工程院名錄
策劃 | 潮字大叔
撰文 | oy
編輯 | melon&oy
來源:數據粵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