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這3種症狀,是便秘了!做對這些事,娃少遭罪

2019-08-16     輔食記

有娃以後媽媽們最關心的兩件事就「吃」和「拉」,最近我和小助理在後台整理媽媽們的留言,發現幾乎每個媽媽都碰到過寶寶「便秘」的問題。

有些媽媽經驗比較豐富,寶寶很快就恢復正常,有些媽媽誤打誤撞用對了方法,也勉強幫寶寶度過了「難關」,有些媽媽卻因為經驗不足,白白讓寶寶遭了罪。

便秘雖然不算什麼大病,但卻最容易被它鑽空子,媽媽們一定要了解正確的應對方法才能少走彎路。

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一聊便秘這件事。

寶寶幾天不拉=便秘?

判斷便秘要記住3個字

判斷便秘,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寶寶多久拉一次!實際上並非如此。

判斷寶寶便秘,除了要看寶寶排便的間隔時間,還要觀察寶寶的便便性狀,精神狀態,吃飯胃口等。

記住3個字:干,費勁。同時,還會出現這些症狀:

寶寶的肚子圓鼓鼓的,會肚子疼;

沒胃口不想吃飯,消化不良;

沒精神,容易發脾氣,哭鬧,睡不安穩。

如果寶寶的肛周會因為過於用力排便而變紅,排出的便便還帶血,這說明寶寶便秘已經非常嚴重了,需要馬上看醫生。

躲開便秘的認知誤區

預防便秘應該這樣做!

很多媽媽一發現寶寶便秘就「大刑伺候」,什麼開塞露、肥皂條統統拿來試一遍!

切記,沒有對症下藥,這些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用得頻繁了還可能有反作用。

事實上,大多數寶寶的便秘都源自於不良習慣,尤其是飲食。我幫媽媽們列舉了一些常見的原因,快對照參考一下。

1、奶粉沖調過濃,喝水少

有些媽媽覺得奶粉沖得濃一點,營養更高,這就是好心辦壞事啦。濃的奶粉營養密度的確會提高,但攝入的水分就會變少,這就會導致便秘。

應對方法:沖奶粉的時候,要按照推薦的沖調比例,不要隨便濃縮或稀釋。兩頓奶之間最好給寶寶喝點水,補充水分,讓寶寶腸道保持濕潤。

2、脂肪吃少了

想不到吧?脂肪少了確實也是便秘的原因之一。

有些媽媽以為在寶寶排便困難時,注意多喝水,飲食清淡,多吃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就好。但其實,脂肪不足,也會讓寶寶排便困難。

應對方法:增加脂肪類食物配比,比如說奶和奶製品、肉類、雞蛋、堅果等。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 7~9 月齡的寶寶,如果輔食以穀物、蔬菜、水果等植物類食物為主,需要額外添加 5~10 克的油脂。(家裡普通的白瓷勺,一勺的量大約就是 10 克。)

而更大些的寶寶,三餐成為主要能量來源後, 適當增加脂肪類食物的配比,比如奶和奶製品、肉類、雞蛋等,就可以讓寶寶每天吃到足夠的脂肪,不需要額外添加油脂。

3、挑食,只吃肉不吃菜和粗糧

添加輔食的寶寶更容易發生便秘,為什麼?因為他們可能會有挑食的習慣,比如有些寶寶只喜歡吃肉,不吃蔬菜水果和粗糧。

腸胃運動需要膳食纖維來促進,而蔬菜水果和粗糧是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這些植物纖維具有平衡膳食、改善消化吸收和排泄等重要生理功能,起著「體內清潔劑」的特殊作用。少了它們,寶寶體內膳食纖維不足,自然就容易發生便秘。

應對方法:想要寶寶健康不容易生病,正確的做法應該均衡飲食,穀物類、菜類、肉類的攝入比例為3:2:1。

我給媽媽們列舉了一些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大家可以輪流搭配著給寶寶吃。

如果你家寶寶不愛吃蔬菜,媽媽就要多花點心思了,你可以嘗試把蔬菜剁碎,做成湯或蒸熟拌在飯裡面給寶寶吃。蔬菜剁碎後,加入適量的肉末,做成肉丸或包子、餛飩等,換種吃法,寶寶可能會覺得新鮮,比較容易接受。

4、沒有按時排便的習慣

2~4歲正是寶寶學上廁所和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是寶寶最容易發生便秘的時期。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有可能顧著玩不記得上廁所,或者上課的時候害羞不敢去,長期以往就養成了憋便的習慣,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從而便秘。

應對方法:教寶寶學會自己上廁所,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黃媽說:

便秘就像是一個信號,它在提示我們:是不是該轉變寶寶的生活習慣了?

寶寶便秘,大人千萬別焦慮,更不能隨意使用什麼偏方,或者道聽途說的方法。如果家裡的老人總是迷信一些傳統的老方法給寶寶各種「治療」,咱們就多轉一些科學的文章給他們「洗腦」:你看,不是我這麼說的,科學育兒就應該這樣!

寶寶便秘不可怕,正常飲食才可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Q0V6mwBJleJMoPM8c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