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史上的統一時代,一個相當於我國的漢朝,一個相當於唐朝

2019-07-18     心向青山

印度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印度史,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入侵者的歷史,這些入侵者在一個無抵抗,無變化的社會上建立了他們的帝國。

這段話出自馬克思在1853年寫的一篇文章——《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後來則成為我們談論印度歷史時最常引用的一句話。

那麼印度的歷史一直都如此嗎?其實也並不完全如此。

1、古印度文明源於今巴基斯坦

古印度,本是一個地理概念,我們常說的古印度指的是整個南亞次大陸,即包括了今印度共和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斯坦南部和尼泊爾等地區,並不單指今天的印度共和國。

最早的古印度文明產生於印度河畔,因最早發現於巴基斯坦旁遮普邦的哈拉帕而被命名為哈拉帕文明。

印度河發源於我國的西藏,主要流經巴基斯坦,所以哈拉帕文明也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與今天的印度共和國沒有多大關係。

由於古印度沒有記載歷史的習慣,所以若非考古發現,這段長達一千年的古文明早已被包括古印度人在內的世人所遺忘了。

2、雅利安人建立了古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5年)

哈拉帕文明消亡的原因我們至今無法確知,也許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了。我們只知道雅利安人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進入了印度地區,並在今天的恆河流域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古印度文明其實一般指的便是雅利安人創造的恆河文明。

各個文明的歷史在最初發展過程中都有相似之處,當我國的春秋戰國的軸心時代時,古印度同樣進入了十六雄國時期,這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大雄創立了耆那教,印度的種姓制度開始形成:

國君和武士是剎帝利,祭司和教師是婆羅門,農戶和納稅者是吠舍,服務於以上3個等級的勞動者則是首陀羅。

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古印度先後受到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的入侵,正是外敵的入侵促進了印度自身的融合和統一。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大帝從中亞南下經開伯爾山口侵入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當亞歷山大想進一步征服印度的心臟地帶——恆河流域時,由於南亞地區炎熱的氣候,軍隊拒絕繼續南下要求回家。再加上印度人的反抗,亞歷山大只能在旁遮普設立總督、留下一支軍隊後撤出了印度。

大約在公元前324年,一名出身剎帝利貴族——旃陀羅笈多,率領印度人民揭竿而起,並迅速擊敗了亞歷山大留在印度河流域的軍隊,建立了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第三任國王阿育王時期達到極盛,阿育王經過一系列的戰爭,除印度半島最南端之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全部併入了孔雀王朝的版圖,幾乎包括整個南亞次大陸,面積約420萬平方公里。

這是印度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時代。阿育王將孔雀王朝帶入帝國時代後變成了一個佛教徒,佛教文獻中對阿育王信奉佛教之前的暴虐和之後的仁慈進行了極度的誇張,以此將這一轉變歸功於佛教的感化,從此佛教進入印度歷史上的全盛時代。

如果與我國做一個對比的話,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與秦始皇(公元前247-前210年在位)同期而略早,阿育王選擇佛教則與漢武帝選擇儒家相似。

所以,孔雀王朝在古印度歷史上的地位,約略與我國的秦漢時期相仿。

3、古印度文明的全盛時代——笈多王朝(公元320-540年)

大約在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布里哈德拉塔在閱兵時被大臣,孔雀王朝結束。

孔雀王朝存在的時間並不長,也沒有使印度形成一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民族,所以這一點上無法與我國的秦漢王朝相比。

孔雀王朝滅亡之後,古印度又不斷受到巴克特里亞—希臘人、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等的入侵,最終大月氏人的一支貴霜翕侯部在中亞和印度北部建立了貴霜帝國。貴霜帝國一度與漢朝、帕提亞帝國、羅馬帝國並稱亞歐大陸四大帝國。

至公元3世紀,貴霜帝國逐漸衰落,一部分被中亞的嚈噠人所滅,一部分被印度的笈多王朝所統一。

公元320年,笈多王朝以恆河流域為中心,迅速統一了北印度,並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其建立者是旃陀羅笈多一世,首都華氏城。

笈多王朝

笈多王朝在第二任國王「海護王」時期統一了北印度,同時,帝國海陸並進南下征服了奧里薩、德干高原東部,勢力遠及馬來半島,從此印度文明開始影響東南亞地區。

第三任國王是「超日王」,這是笈多王朝的全盛時期,超日王一生戎馬倥傯、文武全才,同時長於詩作,其治下的印度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笈多王朝雖然信奉印度教,但宗教政策寬容,大乘佛教依然盛行,那爛陀寺成為印度的宗教和學術文化中心。

  • 法顯取經

超日王時期,我國的法顯從長安出發,經新疆,越蔥嶺,過中亞,歷經千辛萬苦於公元402年進入北天竺。之後法顯在華氏城留學3年學習梵文,抄寫經典,最後從師子國(今斯里蘭卡)橫渡印度洋,經蘇門答臘,最終在我國山東嶗山登陸,413年回到了東晉首都建康(今南京),然後寫成了《佛國記》一書,這是世界上研究笈多王朝的重要史料。

法顯西行比玄奘早了兩百年,這一時期是印度佛教全面進入中國時期,佛學也是古代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思想學說。

從對外的影響力來說,笈多王朝與我國的唐朝相似,這也是印度文明的全盛時期,其不僅影響了南亞地區,還影響到了整個東亞和東南亞。

東亞是大乘佛教,東南亞是小乘佛教,南北朝隋唐是我國的佛學時代。


笈多王朝是印度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強大的王朝,之後印度不斷受到嚈噠人(白匈奴),突厥人、伊斯蘭文明的入侵,直到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進入印度建立伊斯蘭化的莫臥兒帝國。莫臥兒帝國是印度古代最後一個統一的王朝,在近代被大英帝國所滅,從此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因此,假如與我國相比的話,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在印度歷史上的地位分別相當於我國的漢朝和唐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urCEmwBmyVoG_1ZVA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