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校必須要學高等數學?這可能是牛頓的一個陰謀

2020-03-25     北斗維斟

中國學習的數學知識可能是世界最難的,中國的小學生從二年級就會背誦乘除法表,但是外國的小朋友可能到初中也只能用加法的方法去算乘法。的確,九九乘法表提高了中國人學習數學的效率。中國學生憑藉出色的數學能力,頻繁在世界上斬獲大獎。

不過,這個數學吧,也不能學的太過了。現在中國的初中生就已經開始學習幾何學了,這可是古代歐幾里得等人乾的事情。到了高中階段,已經開始學習三角函數、簡單的微積分了,這是要追上萊布尼茨和牛頓的腳步嗎?到了大學,直接學高等數學,也就是微積分。


我想問,普通人學習微積分到底有什麼用。大多數的大學生,學習微積分,不過就是為了不掛科而已。難道當然,對於需要高等數學為基礎的專業,如物理、經濟等,學習微積分是必須的。但是歷史學、文學、政治學、美術學等學習微積分來幹嘛?難道說為了鍛鍊我們的思維能力,我只能說,大多數學生學習微積分都是一臉懵的進去,一臉懵的出來,考試就依照葫蘆就可以了。

為什麼高校要將微積分作為必修課呢?這件事還得從牛頓說起。1669年,牛頓在劍橋大學升為數學教授。當時學校資金緊張,包括牛頓大部分教職工薪水已欠數月。為解決此問題,牛頓潛心研究創立了微積分,將一門名叫「高等數學」的新科目設為全校的必修課,並規定不及格者來年必須繳費重修直到通過。很快教師們的工資發了下來。

我們國家建立大學後,一方面,全面引進了西方的模式,另外一方面,過去重視工科,也需要數學。於是在中國,高等數學成為了必修課。然而時過境遷,我覺得高等數學已經沒必要作為必修課,而是應該成為工科的必修課。


除了大學之外,中學的數學教育也應該適度調節。沒必要讓學生過早就學習如此難得的數學,沒有這個必要。難道設立數學就是為了篩選人的嗎?沈從文的數學只有0分,錢鍾書的數學只有15分,如果換到現代,他們就高考後老實去廣東打工。

對於普通人來說,數學,只要學習到基本的運算就可以了。當然,中學的數學可以教會學生一定的幾何運算等稍微高級的知識,但是弄出什麼圓錐曲線來讓學生學,真的沒這個必要。要說鍛鍊思維,就那麼多方程式、幾何就夠了,太高深了不是鍛鍊思維了,那是為了難而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mfIG3EBrZ4kL1ViW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