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古代朝代表時間的更正:夏商周的時間可以按照竹書紀年改動

2020-03-16     北斗維斟

中國從夏朝到清朝,經歷了4000年的歷史,經歷了10多個朝代。我們可以通過朝代表來了解中國主要朝代的時間、建立者和都城,但是這個朝代表也有一些錯誤的地方,例如夏商周的時間表採取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時間,有很大的錯誤;還有就是過於僵化,將君主稱帝的一年作為朝代的開端,例如魏國應該是曹操建立的,但是沒有稱帝就把曹丕作為了建立者,這不僅不符合當時的實際局勢,還不符合《後漢書》《三國志》的寫法。因此,我們需要對中國古代的朝代表進行了一個全面的修正。

一,先秦時期的朝代表

首先,就是夏商周的時間表。眾所周知,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時間表是錯誤的,至少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竹書紀年》就有中國三代的王表,可惜的是《竹書紀年》早已失傳。如今流傳下來的《竹書紀年》是一本偽書,被稱為《今本竹書紀年》,不可信。

許多學者在浩瀚的典籍中收集到了《竹書紀年》的一些殘文,幸好有夏商周三代的時間記載,其中夏朝是471年,商朝496年,西周257年。就如同古埃及的朝代表一樣,也是用的曼捏托的《埃及史》的朝代表,如今《埃及史》也失傳了,人們也是從其他書籍發現了殘文。因此,以古埃及研究為例子,古本《竹書紀年》提供的數據絕對是可以用的。那麼這樣算下來,夏商周三代的時間表是:

夏朝:前1992年—前1522年

商朝:前1522年—前1027年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

這裡說一下「東周」,一般來說,東周並非是一個朝代,而只是春秋戰國的眾多諸侯之一。從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就失去了號令諸侯的能力。同時,春秋時期的楚國、吳國、越國君主都已經公開稱王,不再接受周王的封號;戰國七雄和中山國、宋國都已經稱王,周王名義上的共主也不存在了。前256年,東周被秦國所滅,但是戰國還沒有結束。因此,我們一般用春秋戰國來作為這個時代的朝代名。

不過,關於春秋戰國的時間,從古到今是眾說紛紜。目前大部分書籍以前476年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這是郭沫若採用的時間,就基本成為了權威。然而,這個說法也是很有問題的,因為勾踐滅吳發生在公元前473年,如果以前476年作為分界點,那麼越王勾踐豈不是不能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了。金景芳教授提出的新的分法,以前453年作為春秋戰國的分界線,因為這一年,韓、趙、魏滅智氏,實際上已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並列的局面大體已形成,這符合現代史學的分期原則。那麼春秋戰國的時間就是:

春秋:前770年—前453年

戰國:前453年—前221年

二,秦漢魏晉南北的時間表

秦朝的時間表是沒問題的,在前221年建立,前206年滅亡。西漢建立的時間也是沒問題的,在前202年。而西漢的滅亡時間就有爭議了。有人將王莽稱帝作為西漢滅亡的標誌,認為王莽建立了「新朝」。也有人認為王莽也屬於西漢時代。實際上,不管是王莽時代(公元9年—公元23年)還是玄漢、赤眉漢都屬於西漢,就如同武則天時代屬於唐朝一樣。因為總體上來說依然是劉氏貴族統治,十分具有延續性,首都也在長安。

東漢呢,一般認為是在公元220年,曹丕稱帝滅亡。實際上,東漢早就滅亡了,只是存在一個傀儡皇帝罷了。《後漢書》並未收錄曹操,《三國志》以魏武帝為開篇,說明古人認為魏國是曹操建立的。那麼到底是哪一年建立的呢?東漢的統治是在189年滅亡的,這一年董卓進入洛陽,廢掉皇帝,並且將新的傀儡皇帝——漢獻帝挾持到了長安,焚毀了洛陽。這就宣告東漢滅亡了,之後的幾年是諸侯混戰,類似於「楚漢之爭」。我們就將之後時代叫做「三國時代」,因為各諸侯的爭奪最終演變為了魏蜀吳三家對立。魏蜀吳三家都不能作為一個朝代,只能作為割據政權,三國才是朝代名。

三國是被西晉滅亡的,不過這個滅亡並非是一年就取代的,而是有時間過渡。一般將西晉建立的時間算在266年,司馬炎稱帝。應該以249年的高平陵之變作為西晉的開端。這一年,司馬懿發動了政變,取代了曹氏的統治。263年,司馬家族滅屬國,如果說成魏國滅蜀就感覺不對勁了。280年,西晉再滅吳國,正式結束了三國。在《三國志》中,將高平陵之後的曹芳、曹髦、曹奐統編為《三少帝紀》,和之前皇帝的單獨列紀已經有了很大不同。而《晉書》的第一篇就是寫司馬懿的《帝紀第一·高祖宣帝》。

秦朝(前221—前206)

西漢(前202—25年)

東漢(25年—189年)

三國(190年—280年)

西晉(249年—316年)

西晉之後,是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東晉和南朝的朝代表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北朝方面有點問題。534年,北魏滅亡。此時,北方分裂為了兩大勢力,分別是宇文氏和高氏,他們分別把持了北魏元氏,在歷史上稱為「西魏」和「東魏」,後來宇文氏和高氏又直接稱帝,被稱為「北周」和「北齊」。我倒是認為,西魏和北周直接叫做宇文朝,東魏和北齊叫做高朝更好,以姓氏為朝,這樣更能夠體現當時的實際情況。朝鮮和越南就經常以姓氏作為朝代名。當然,總體稱為南北朝也就沒問題了。(《二十四史》中沒有給西魏和東魏單獨寫書,而是分別寫入《周書》和《北齊書》)

二,隋唐宋元明清的時間

隋朝的時間沒問題。唐朝的時間,是包含武則天的「周」的。不過,唐朝滅亡的時間應該修改一下。一般將907年的朱溫廢除唐朝皇帝作為滅亡的標誌,這個時間應該提前到904年朱溫脅迫皇帝遷都洛陽作為結束的標誌,和董卓脅迫漢朝皇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之後的時間就是五代和北宋,時間上沒有問題。但是南宋和金國的問題需要探討下。一般將南宋和北宋統一叫做宋朝、兩宋,然後南宋時期的北方半壁江山屬於金國,甚至蒙古、南宋、西夏都曾經向金國稱臣納貢,似乎金朝比南宋更有實力代表一個,因此歷史上也將金朝和元朝並稱為金元,認為元朝是金朝的繼承,這不無道理。遼、宋、金三朝都被元朝視為正統,遼國雖然在1125年被滅,但是耶律家族又在西夏建立了強大的「西遼」,和南宋類似。那麼這個時代,豈不是中國的「後三國」了,不過通常我們以兩宋作為這個時代的稱呼,因為宋朝最具代表性。

隋朝:581—618

唐朝:618—904

五代十國:904—979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6

元明清三代的時間,總體上都沒有問題。不過,我們需要注意元朝和清朝的時間問題。元朝的歷史,其前身是蒙古國,到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稱帝,改國號為「元」,如此才算建立了元朝。之前的,叫做蒙古。當然,如果將蒙古和元朝一起稱呼,可以叫做「蒙元」。

明朝的滅亡,是以1644年為標準,這一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弔死,就算滅亡了。而之後的「南明」只能算是地方割據政權,不能算是正統朝代。

清朝的前身是「後金」,建立於1616年。1636年,皇太極改名為「大清」。但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候都還沒有入主中原,只能算是邊疆民族政權。1644年,多爾袞攻陷山海關,帶著順治皇帝遷都北京,並且重新登基,「定鼎燕京,建有天下之號曰大清,紀元順治」才標誌著清朝正式建立了。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標誌著清朝結束。

元朝:1271—1368

明朝:1368—1644

清朝:1644—191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ohC6XABiuFnsJQV7W7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