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網民的某個漢語同好圈子裡,流傳著這樣一首漢字歌,國人讀起來的話各種中二滿滿。
這首漢字歌出自一群漢語狂熱愛好者人群中,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全世界推廣漢字,這群狂熱愛好者認為,漢字哪怕讀音不同,也完全不會妨礙書面的溝通,比起拉丁語系的表音文字,漢字在世界語言溝通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
為什麼日本人會如此狂熱的推廣漢字呢?為什麼在東亞大部分國家已經去除漢字的今天,當年差點廢棄漢字的日本現在反而讓漢字站穩腳跟了呢?
日語五十音源自我國漢字的草書部分或者是部首偏旁。
日本漢字的由來
日本最開始和亞洲其他國家類似,最開始接觸到漢字的時候並沒有一個自己的書面語言,只有發音。有研究表示,日本在中國的秦漢時期,從原始社會加速進入到農業社會,這和當時中國的秦漢時期移民有關係,這批移民為日本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文明,漢字當然是其中的一部分。
不過真正的大規模文字傳播還是在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傳入日本後開始快速發展的,以鑒真東渡等事件為契機,為日本帶來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和文化,促進了日本漢字的發展。
鑒真東渡路線圖
佛教在日本大量傳播後,日本上層普遍開始信仰佛教,因此日本的上層開始主動使用漢字。
隨著漢字的大量使用,加上日本與國內有一海之隔,因此漢字日本化的進程開始加速,日本開始有了訓讀與音讀的變化。
差點被廢棄的漢字
到了近代,日本開始全面學習西方,因此對是否放棄掉漢字改為完全學習西文提上日程。不過當時日本對任何需要西化的事物都不可避免地會牽扯到漢字。因此日本的上層雖然最開始更傾向於廢除漢字,但還是不得不用。
有意思的是,隨著日本西化程度不斷加深,對於一些西方名詞或者概念的翻譯都是用漢字表示的,如今我國使用的物理、衛生、化學等詞彙都是日本人最先翻譯出來的。
並且由於日語本身的缺陷,日本需要大量的漢字來表述複雜的西方知識概念,因此漸漸日本再也無法擺脫漢字。
到了20世紀末,日本人因外部條件限制,對於更多外來語的翻譯更多的是直接用片假名音譯,而不是用漢字表達意思了。舉個例子:大家在炎炎夏日最愛吃的冰激凌,在日語中叫做アイスクリーム,也就是英語Ice cream的英語發音,完全沒有漢字的冰激凌信達雅,如果不專門學習這個詞彙的話,根本不知道指代什麼物品。
現代的日語狂熱
到了現代,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跟隨網際網路成長的年輕人更富有創造性,對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日本的國民也更加重視漢字的使用。日本認為漢字是日本文化的根。
曾經有這樣一個新聞:
日本一名71歲男子起訴日本廣播協會(NHK),指控該台使用太多英語外來詞而不是傳統日文,導致許多節目他看不懂,老人要求NHK賠償141萬日元(14000美元)。律師說:"原告擔心日本過度美國化,存在著日本成為美國一個州的危機感。"
可以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今漢字在日本反而煥發了新的生機,例如每年的日本年度漢字評選就是日本全民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大事,日本的《常用漢字表》收錄的漢字也在逐年增多。
2018日本年度漢字
日本民間對於漢字的熱情也非常高昂,除卻前幾年的偽中國語的潮流外,最近喜歡奶茶的日本人還專門創造了一個關於奶茶的漢字。
這個字讀作「タ(ta)」,大家可以看出來這個字的右半部分完全就是一杯珍珠奶茶,十分具有象形文字的韻味。而這個字的意思,指的就是:喝奶茶並拍照。看來日本人在喝奶茶時喜歡做的事情和國內真的是非常類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