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瞠目結舌的日本七大奇祭

2020-02-03   大輝雲私塾

提到日本的お祭り,想必大家會第一時間想到夏日祭典吧?

仲夏時節,夜幕降臨,當大地褪去酷暑之際,

人們穿上花色各異的浴衣,

三三倆倆穿梭在各類小吃與娛樂雲集的祭典現場。

章魚燒、炒麵、蘋果糖,射氣球,釣金魚,好不熱鬧,

最後的煙火大會往往會將氣氛推向高潮。

夏日祭典不過是眾多祭典其中之一而已,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會這麼喜愛舉辦お祭り呢?

古時是根據季節時節或需求,如慶祝豐收,祈求來年豐收,或是退卻病災等來進行,

但更多的是通過お祭り這種形式體現出日本獨有的神道信仰。

日本自古以來的信仰真諦是「唯神之道」

民眾們虔誠地去祈求神靈的降臨,感知神靈的徵兆,

奉上自己由衷的感謝,用各樣的方式去承接無上的神靈榮光。

並希望通過祭典凈化自身魂靈,與先祖進行超越時空的情感連結。

不過除了傳統意義上的お祭り之外,

自古不甘寂寞的日本人會衍生出各類稀奇古怪的祭典。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盤點下五大日本的「奇祭」。

7埼玉県上尾市 平方どろいんきょ

開催時期:毎年7月の海の日の前日の日曜日

開催場所:埼玉県上尾市平方487 八枝神社

每年於埼玉縣上尾市舉行的名為「どろいんきょ」祭典,距今大約有200年的歷史,與大多數在夏日舉行的祭典相似的是,同樣也具有「疾病退散」的美好祈福在其中。

而與其他祭典不同的是,出現在「どろいんきょ」中的神轎顯得異常樸素而簡陋,沒有經過任何裝飾,僅僅呈現出木頭本身的白色而已。

神轎會輾轉於稱之為神酒所的數間居民家中,並在町內進行巡遊。

作為神酒所的民居家中,事先會將庭院內灌滿大量的水,使得庭院泥濘不堪,接下來便是重頭戲了。

當神轎到達之後,眾人會將轎子扔入泥中,使出渾身解數使轎子沾滿泥。

待神轎在全部神酒所巡遊完畢後,便會請回至當地的「八枝神社」。

泥土與農耕相關,更多的是蘊含著人們對於豐收和安康的祈願。

具體可點擊以下視頻,來感受「平方どろいんきょ」的氣氛。

6秋田県男鹿市 なまはげ柴燈祭り

開催時期:毎年2月の第二金・土・日の3日間

開催場所:秋田県男鹿市北浦

在大晦日當晚,村落里的青年會頭戴面具,身披稻草裝扮成生剝鬼的形象,衝進地區的居民家中高喊:

「有沒有愛哭的孩子啊!有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啊!」

說實話打扮成這樣,孩子不哭才真是見鬼呢。

之所以打扮成這樣的目的,實則是提醒人們不要放下戒備心,杜絕懶惰,祈求新的一年無病無災、田地豐收等。

5愛知県東海市 無音盆踴り

開催時期:毎年8月

開催場所:愛知県東海市大田町どんでん広場

進入到八月,日本會迎來名為「お盆」的小長假,盂蘭盆節本源自我國的中元節,後來又受到佛教「盂蘭盆會」的影響,再結合日本本土的神道教,便形成了今日的盂蘭盆節。

每逢盂蘭盆節,日本各地便會舉辦盛大的祭典,人們和著音樂一起跳起盂蘭盆舞,所以盂蘭盆節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歡歌笑語、熱鬧非凡。

可位於愛知縣東海市大田町的民眾卻自2009年發起了「無聲盂蘭盆節」。

參加者們均佩戴耳機,跳著無聲的盂蘭盆舞,據說原因是為了解決持續到過晚可能會造成的噪音問題。

至於場面嘛...大家可以自行腦補下之前國內出現的無聲廣場舞,反正是詭異得很!

4宮城県仙台市 どんと祭

開催時期:毎年1月14日

開催場所:宮城県仙台市青葉區大崎八幡宮

以宮城縣為中心會於每年的1月舉行「どんと祭」,其中以仙台市大崎八幡宮的最為盛大,又稱為「松焚祭」。

在「どんと祭」時,人們會將正月裝飾在家的飾品進行統一焚燒,以此祈求一年無病無災,家庭康健。

整個祭典的看點就在於,1月份的仙台基本都在零度以下,就在這樣的氣溫里參加祭典的男性口含白絹,手腳裹白布,頭纏白巾,下著短褲,軀幹中部僅以白布遮擋,其他部位完全裸露在外,而女性也只比男性多一件羽織。

參加祭典的人們按照事先規定好的線路,一手提燈籠,一手搖鈴,浩浩蕩蕩。

若問他們冷嗎?

反正我穿著羽絨服,戴著手套圍巾卻依然難抵仙台冬日那凜冽的寒風。

3沖縄県宮古島市 パーントゥ

開催時期:毎年舊暦9月上旬

開催場所:沖縄県宮古島市

奇葩就奇葩在每年舉辦時間只會說在9月上旬,但不會通知是具體哪一天。

屆時,臉戴面具,渾身覆蓋沾滿泥被選中的居民,會化身為パーントゥ神,然後...在路上見人就追,追上就會用泥抹你一身。

雖然說這是象徵著去除厄運,帶來好運之泥。

但若遇到突然衝出來的這麼一個「怪物」,估計只剩落荒而逃了吧。

埼玉県秩父市 ジャランポン祭り

開催時期:毎年3月15日に近い日曜日

開催場所:埼玉県秩父市久那 下久那公會堂、諏訪神社

ジャランポン祭り又被稱為葬禮祭,也就是活人模擬下葬儀式。

午前時會先在諏訪神社舉行春日祭典,然後到下午大約5點左右,居民聚集在下久那公會堂舉行ジャランポン祭り,活著的人會穿上壽衣,一邊喝酒一邊進入棺材,身邊也會有僧侶進行安魂誦經。

ジャランポン祭り本是在疫病發生時,向諏訪明神進行的活體獻祭,以此來祈求神明庇佑村民健康的儀式。當可怕的疫病結束後,由於不能忘記神的恩賜,因此漸漸演化成了這種模擬下葬儀式。

長野県諏訪市 御柱祭

​開催時期:毎年4月~6月

開催場所:長野県諏訪市

最後介紹的於長野県諏訪市每六年舉行一次的「御柱祭」,則是即使搭上性命也仍未中止過的地區性特色祭典。

每逢農曆的虎年與猴年,當地居民便會在大山中優選16棵樹齡超過150年,長約17m,直徑超過1m,重量超過10噸的杉樹,之後會將原木裝飾上彩帶與繩子,然後完全憑藉人力一路拖拽至諏訪大社。

諏訪大社是日本各地的諏訪神社的總社,是日本國內最古老的神社之一。

自古以來便有定期更換諏訪大社柱子,重建神社的風俗,「御柱祭」便由此而誕生。

之所以會把「御柱祭」列為日本「奇祭」之一,是因為會將重達10噸的原木,自長達數百米,坡度為35度的山坡上拽下,在滑落的過程中,人們還會爭先恐後騎上原木以此來彰顯自己的勇敢,雖然每一度的「御柱祭」中都會有人因此而受傷甚至喪命,但卻依舊樂此不疲。

御柱祭」也從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人們對於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崇拜。

相信你在點開以下視頻之後,也會和我當初在做調查時的反應一樣:

祭典在現代社會其實更多演變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文化凝聚形式,

若想感受地道的日本文化,有時間去親身體驗下各類祭典其實也是種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