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每年高考,滿分作文幾乎和文理狀元一樣受人關注。這次,就來說說3篇滿分作文的故事,看看它們為什麼這麼厲害,又是如何影響到考生命運的。
1.《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
這是2009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之一,當時試卷採用半命題形式,要求學生以「站在……的門口」為題進行寫作。
這種半命題作文能讓閱卷人僅根據文采和邏輯給分,而不是追求是否扣題。因此,當年湖北滿分作文共有400多篇,其中就包括這篇最牛滿分作文。
從內容上講,這篇文章並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作者只是把自己遊覽黃花崗陵園的感受記錄下來,屬於標準的旅行遊記。
然而它之所以能取得滿分,是因為作者採用了詩歌的形式進行創作。全文仿照古代辭賦格式,開頭和結尾都是文言文,主體則是七言詩。
更厲害的是,文中的詩歌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種打油詩,而是非常標準地還原了唐宋詩詞的韻律。
有專家表示,除非是事先準備好的範文,否則能在考場上即興創作出這樣的文章,作者在古文方面的造詣一定相當深厚。
事實上,該文章的作者周海洋確實是一位怪才。他從小就喜歡看古典名著,張口閉口都是文言文,對一些長篇作品甚至能倒背如流,可以說是標準的小學究。
作文走紅後,周海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確實有所準備。但他之前就寫過類似的文章,這次只是稍加改動,因此不算照搬範文。
雖然周海洋在高考作文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事實證明他是典型的偏科生。高考出榜的那天,他的總分連一本線都不夠。
然而,還是有不少學校願意破格錄取這位90後文學家的。最終周海洋選擇了三峽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自己的志願,也算是圓了研究古文的夢。
2.《赤兔之死》
周海洋並不是以文言文標榜高考滿分作文的第一人。早在2001年,江蘇考生蔣昕捷就以一篇《赤兔之死》轟動全國。
當時的作文題目是根據材料進行寫作,材料的大意是一位年輕人要渡河,艄公要求他丟掉身上的一件東西。年輕人聽後拋去了誠信,因此作文核心就是誠信。
這個題目看起來十分簡單,屬於標準的議論文命題。考生只要從有無誠信的影響舉幾個例子,夾敘夾議成文即可。
然而蔣昕捷卻另闢蹊徑,他通篇寫成了記敘文,講述了三國時期名將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在主人戰死沙場後,選擇絕食而死的悲壯故事。
文章虛構了伯喜這個相馬者,通過與赤兔馬的辯論,明白了它捨生取信的做法。全文沒有半點作者的主張,卻通過赤兔之口講述了誠信的必要性,立意上很新穎。
當然在大眾看來,這篇作文的亮點還是因為它採用了文言文的方式進行寫作,而且非常接近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使用的口語。
蔣昕捷也因此被公眾貼上了「小羅貫中」的標籤,甚至有人要他續寫三國,再多創作幾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不過,蔣昕捷以學業理由拒絕了一切商務合作,他自己也說只是一時興起創作了這篇文章,其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正是看中他謙遜的態度,南京師範大學決定破格錄取這位小伙子入校學習,他也在畢業後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
不過,在2017年,人們驚奇地發現蔣昕捷已經成為某電商平台公關總監。職位的巨大升遷無不在向大家表明,只要有本事,走到哪裡都能成功。
3.《生活在樹上》
和前兩篇文章不同,2020年的浙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問世,就引發了軒然大波。
如果說《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和《赤兔之死》獲獎在外人看來尚能接受的話,那《生活在樹上》得滿分就真的讓大家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當時的題目也比較簡單,出題人通過寥寥數語,闡述了理想和現實存在落差。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最後形成文章。
如果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不難看出出題人的意圖。他們是想讓學生描述如何通過個人努力,實現改變社會的宏偉心愿,文章中只要充滿積極奮鬥的正能量即可。
然而,《生活在樹上》的作者想的卻沒這麼簡單,他真的就事論事,從哲學的角度論證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並在文章中大量引用名家觀點進行佐證。
作文在遣詞造句方面也極其考究,說得好聽點,就是充滿了專業術語,很上檔次。而說得難聽點就是故作玄虛,不說人話。
據說高考閱卷組在看過這篇文章後,意見分歧也很大。三人評分小組中兩人給出了55的高分,而第三者則定檔在39分。
按照內部規則,分差在10分以上就屬於重大分歧,因此也引來閱卷組長和其他專家的注意。最終大家通過反覆求證,決定給作文滿分。
或許在大眾看來,這篇文章的內容相當晦澀難懂。然而在剝離那些高雅的詞彙後,人們就會發現全文邏輯十分嚴密,並非尋章摘句,賣弄學識。
《生活在樹上》系何人所作至今成謎,也沒有學校表示破格錄取。因此有網友覺得這個人可能和前兩位考生一樣都是偏科生,在成績不理想後選擇復讀,不願意露面。
總的來說,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占的比重很大。好壞文章的分差,甚至能讓學生報考的目標院校直接進退一檔,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儘量取得高分。
然而,想要寫出優秀的作文,就需要有足夠的積累。就像滿分作文的作者,其文章都是厚積薄發的產物,功力絕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廣大考生如果以他們為目標的話,除了要大大增進自己的文獻閱讀量之外,還應進行專業的寫作訓練,才能彌補文學上存在的差距。
當然要指出的是,這樣做也存在很大的風險。正如文學家韓愈指出的一樣,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若不是閱卷老師反覆討論,恐怕這些文章就要埋沒了。
因此,建議那些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不要輕易仿效這些先例,儘量在高考中正常發揮,穩中求勝才是王道。
陸北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兒師,大學心理教師,寶媽一枚;多平台簽約作者,致力於用最直白的語言講述,讓父母了解最深奧的育兒知識,陪孩子一同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QXvUXkB9wjdwRpv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