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是幸福》:當甜寵劇遭遇滑鐵盧,「低齡化」的究竟是誰?

2020-02-06     文小咖

最近有一部劇,掀起了不小的討論熱潮。

在豆瓣以8.0開分,作為國產劇中少有的姐弟戀題材,卻讓網友大呼「糖分超標」;

第一集表白、第四集「開車」,不光劇情輕鬆甜蜜,節奏也異常緊湊;

這幾天又因「人設翻車」被頻頻詬病,頗有一絲「口碑滑鐵盧」的味道。

因為劇名,不少人甚至在網上發起「改名大賽」——

《下一站是幸福》

因為題材關係,它在尚未播出時就已經吸引了一波劇粉。

這段姐弟戀中,飾演「姐」的宋茜,和飾演「弟」的宋威龍,在現實中差了12歲。

作為一部都市情感劇,兩人展現了一段發生在有10歲年齡差的職場女精英賀繁星,與大四實習生元宋之間的故事。

無論是強吻、壁咚、摸頭殺,還是或曖昧或直白的互動火花,都撩撥到了不少「上頭」觀眾的少女心。

同時在他們兩個身邊,葉鹿鳴(王耀慶 飾)、蔡敏敏(虞書欣 飾)、賀燦陽(張雨劍 飾)、叢笑(楊之楹 飾)等人也在發生著一次又一次的交集。

工作、愛情、家庭,這些話題圍繞著他們,於是戀愛、分手、離職、創業也隨之產生。

為什麼「下一站」是「幸福」,而不是「愛情」呢?

儘管定位在一部情感劇,顯然《下一站是幸福》想要傳遞的,不只是角色間的愛恨糾葛那麼簡單。

丁克不婚族年齡差家庭主婦等現實話題終於被一齊搬到觀眾面前,傳統情感劇中男強女弱的地位開始傾斜。

這意味著,《下一站是幸福》的社會性內核也隨之展開。


現實主義的幸福


作為現實生活中30+單身女精英的縮影,賀繁星有著眾多與她一樣的人所經歷的瓶頸期。

她們建立起自己的事業,有了存款和物質,不再糾結於愛情和麵包之間的選擇。

卻又因為錯過了所謂的婚戀「黃金期」,而不得不面對難纏的相親活動、發愁的家人朋友和身邊的議論紛紛。

但作為一個「非典型」的經典案例,賀繁星與之不同的是她依然保留著初戀和嚮往愛情的少女心。

她甚至相信著,如果在35歲還沒有遇到愛情,就和自己的大學同學結婚這樣的誓言。

在感情面前,她依然純粹如一張空白的紙。

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會成為「傻白甜」女主。

相反,在她的主場辦公室里,她能夠處理好現實社會頻繁在討論的職場難題。

沒有拐彎抹角的世故,只有真誠的勸誡和換位的體諒。

我不希望我們公司

變成一個歧視女員工的公司

而賀繁星的高情商,也要歸功於她的一對開明父母。

即便要面對鄰里之間的閒言碎語,賀爸賀媽始終沒有把壓力強加在女兒身上。

「病急不要亂投醫」、「我的女兒我生得起就養得起」……

這樣溫情又可愛的體諒,給了賀繁星很大的鼓勵和依靠。

而在繁星因為同學聚會被議論而苦惱時,爸爸的一番話又道出了生活的真諦:

誰都願意把光鮮亮麗的往外拋

找平衡,找面子

冷暖自知,沒必要不開心

同時,賀繁星擁有著一個看似玩世不恭,實則「姐控」無敵的雙胞胎弟弟,和一對無話不談的好閨蜜。

在他們之間,分享著同齡人的生活,也分擔著彼此的喜怒。

即便是在甜寵劇大熱的趨勢中,《下一站是幸福》也沒有為了迎合市場而走入甜寵的誤區,反而很好地發揮了「探究幸福」的主題。

因為在追求幸福這件事上,從來都不只局限於愛情。

只有當家庭、工作、人際關係都走入平衡的軌道,才稱得上是幸福的生活。


不完美的人物


當然,電視劇中的幸福也不應該藏在一切「完美」的事物中。

因為現實從來都是不完美的,輕飄飄的理想主義無法勾起觀眾的同理心。

作為賀繁星的同事,叢笑就是這樣一個「亦敵亦友」的不完美人物:

看見賀繁星和葉鹿鳴一起吃冰淇淋的場景,她會把嫉妒的神情掛在臉上;

誤以為二人已經在一起後,她又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了自己的「討厭」;

面對同事常歡的愛慕,她選擇猶豫和逃避,卻又吃醋於對方被另外的女同事追求。

每當出現這些場景,彈幕中大多都表達著對這一角色的反感與不認同。

但這才像我們在生活中有可能會遇到的人,真實的人。

在面臨婚姻愛情時,他們會考慮條件,選擇一個「合適」的對象。

他們甚至願意為了這種「合適」,而放棄曾經也會追求的戀愛中的甜蜜,妥協於現實。

比如最近一次「人設崩塌」,來自賀繁星帶葉鹿鳴參加同學會。

因為不敢大方承認自己正在進行一場姐弟戀,繁星反而鬼使神差地說廣告公司老總葉鹿鳴是自己的男友。

可現實是,即使大多數人都不認同,但「不公開就等於沒男朋友」的觀念依然存在。

還有一種「不完美」,則來自於對生活的極端理想。

比如葉鹿鳴的侄女、賀燦陽的學生蔡敏敏,她就是一個「沒什麼追求」的大學生,人生理想是好好花錢做富二代,結婚以後多生幾個小孩。

她喜歡元宋就在生日會上表白,被對方拒絕後又說自己心甘情願成為「備胎」。

這顯然不夠符合當下的主流價值觀,但也真真實實地代表著生活中會存在的一類人。

所謂的「人設崩塌」,無非是因為出現了不被贊同的人物形象。

如果所有人的性格觀念都保持一致,那麼也就不存在所謂的主流文化和亞文化了。


風評兩極化的情節


在剛剛播出的劇情里,賀繁星與元宋的分手讓眾多粉絲都感到不解。

有人說要討伐從中作梗的葉鹿鳴,也有人說編劇「為虐而虐」毫無意義。

那麼換一種角度,如果他們沒有分手,後面的劇情會發展成什麼呢?

或許葉鹿鳴始終會想要靠近女主;又或者兩人戀情公開,面對身邊不被看好的聲音不歡而散;再或者各自隱藏心事,戀愛糖分驟減。

總之也逃不開一個令人感到悲傷的後果。

沒有人會不想看到他們衝破內心的桎梏說出心聲,感情變得堅定有力量去面對前方的困擾。

但這顯然是當下兩個性格不同、年齡也不同的人無法做出的事。

成熟的賀繁星,註定捨不得心愛的人拋棄前程;

而年輕勇敢的元宋又始終想不通,親密的戀人為什麼不願意走向自己一步。

豆瓣評分瞬間跌落也好,熱搜話題衝上榜首也好,都無不在昭示著觀眾們的不滿。

但倘若出現的是另一種反轉劇情,《下一站是幸福》也將重蹈「低齡化」浪漫主義的覆轍。

這也印證了前文所述的「非主流」設定有可能帶來的弊端。

縱觀當下的影視行業,大部分劇集都會有一個和諧美好的結尾。

有時即便結局不盡如觀眾意願,也會有開放式的「餘地」。

這樣一方面可以照顧到觀眾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故事的完整性。

《下一站是幸福》目前所要面對的觀眾的聲音,其實也是很多業內人員所要面臨的瓶頸。


結語


伴隨著生活的壓力,「全糖劇」、「爽劇」成為大眾更青睞的選擇,許多時候一些製作精良的電視劇反而成為了「叫好不叫座」的產物。

無可避免地,這讓甜寵偶像等題材成為了更保險的選擇。

社會性逐漸顯現的國產劇,在「大起大落」的觀眾情緒面前,儘管同樣有機會獲得熱度,但終究是缺少了一種被理解的認同感。

目前《下一站是幸福》的劇集發展才剛剛過半,要給它扣下「高開低走」的帽子還為時尚早。

無論是元宋的家庭線,還是賀繁星後續的事業發展都不甚明朗,副線人物的情感還沒有浮出水面。

《下一站是幸福》的後續劇情,依然配得上一份期待。

而在另一個層面,無論是製作團隊還是觀眾,都應該適當地換位思考給對方多一些「把話說完」的機會。

要汲取意見和建議,也要留出時間思考噪聲背後的意義。

僅是走馬觀花式的看劇模式,很難推動當下的電視行業發展,也更無益於觀眾自身的觀感體驗。

電視劇作為文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想要再拔高一個層次,還需要時間。

《下一站是幸福》的突破,或許也證明了,這些被付出的時間所具備的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MFCIXABgx9BqZZIff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