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肺癌 | 自測一下,你是不是肺癌高危人群?

2020-02-06   醫脈通腫瘤科

對於肺癌的疾病預防,我們還不能做到像注射B肝疫苗那樣較為徹底地預防。我們能做的只是儘量在生活中減少能夠導致肺癌發病風險升高的危險因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肺癌的發病風險。對於發病風險較高的人群,我們應該儘可能規範地進行肺癌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為了提高肺癌防範意識,下面列舉一些肺癌的危險因素

1.年齡大於50歲。

2.吸煙或被動吸煙。

3.空氣污染(室外工業有害氣體、PM2.5、汽車尾氣

室內裝修材料污染等)。

4.職業因素接觸致癌物質(石棉、氯甲醚、砷、焦爐逸散物、鉻酸鹽、放射性礦石等)。

5.具有肺癌或其他癌症家族史。

6.長期缺乏新鮮蔬菜、水果的攝人。

7.反覆慢性肺部良性病變等。

具有或接觸以上一種或幾種危險因素的人群均可視為肺癌的高危人群。

01

40歲以上,您該規律篩查了

目前對於肺癌的早期篩查,公認的方法還是從40~45歲開始,每年仿1次胸部CT(低劑量)檢查,這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肺癌,從而可以降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對於具有前文所述多種危險因素的極高危人群,可以縮短篩查間隔,如半年1次。

血液腫瘤標記物檢測也能起到一定提示作用,但其敏感性偏低,往往在早期還不會出現陽性結果,對於早期篩查作用有限。

對於經濟條件好的患者,用PET一CT篩查也未嘗不可,其他的檢查項目對於肺癌的篩查效果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02

孩子發病率雖低,也大意不得

有人說「樹立健康意識從娃娃抓起」,這個觀點我覺得沒有錯。但預防肺癌是否需要從娃娃開始呢?我們先來看一個數據:

在0~15歲年齡段,每組的肺癌發病率均低於0.1/10萬,相當於總體肺癌發病率的1/500,相當於55歲以上高危人群的1/3000。

從數據上可見,不能說小孩絕對不會得肺癌,但發病

率確實是極其微小的。我們建議家長:避免孩子接觸二手煙和空氣污染物,進一步降低小孩患肺癌的風險。

03

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癌變機率

積極治療肺部原發的良性病變可以降低肺癌的發病率。肺部良性病變,主要指炎症性質的疾病,會使得病灶處的細胞長期處於旺盛的新陳代謝狀態,分裂、增殖的次數大幅提高,増加了基因複製過程中出現突變的機率,從而增加了出現癌細胞的機率。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肺部良性腫瘤,如畸胎瘤、錯構瘤、不典型增生,等等,這類疾病如果不行手術切除,是無法用藥物治癒的。如果不積極手術,長時間留置病灶病姓細胞的癌變風險是要遠遠高於正常肺組織細胞的。

因此,無論肺部存在何種原發疾病,都應該積極治療,以免增加癌變風險。

作者:任華、肖博

本文內容出自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白話肺癌》,授權醫脈通獨家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內容簡介

肺癌位居各類惡性腫瘤發病率之首,而且是我國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很多人患了肺癌總是惶惶不可終日,對診斷的懷疑、對生存的擔心、治療上的猶豫、預防復發的困擾……呼嘯而來。本書是把作者日常遇到的,患者和家屬對肺癌關心的一些問題,用清楚的條理、恰當的深度、直白的表述,以書面文字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本書的內容會讓讀者們能夠像看微信朋友圈里的文章一樣,毫不費力地看懂這本書,從中獲取專業、靠譜、不忽悠的一手醫學知識。讀者了解了這些醫學知識,面對肺癌也就能夠「料敵於先」,把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在與病魔的搏鬥中占得先機、披荊斬棘。

作者簡介

任華,中國武警總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著名胸外科專家。1982年到北京協和醫院實習並留用北京協和醫院外科,1998年獲得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院胸心外科主任醫師、教授資格,2000年被任命為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北京協和醫院胸心外科博士生導師。2010年末來到武警總醫院胸外科。現任北京胸外科學會常委,北京胸外科醫師學會常務理事,武警胸心外科學會主任委員等職。共發表論文132篇,主編或參編書籍26部,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科技二等獎和教育部科學獎。其從事外科工作近40年,有豐富的胸外科領域臨床經驗,很多複雜高難度手術屬於國內領先水平。

肖博,中國武警總醫院胸外科主治醫師。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八年制博士畢業,畢業後追隨任主任學習、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