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存選
舒城縣千人橋鎮南的張灣村,在灣地與上陽圩田交接處,有一泓碧水。其水長約500米,最寬處70餘米,略呈月牙形。風和日麗時,在西邊的旱地與東邊的水田之間,碧波粼粼,水草萋萋,鳧鳥戲水,游魚盪波,風光旖旎,別具風情。當地村民一直沿習古稱,把這泓碧水叫做「洗馬塘」。
洗馬塘(攝影 | 束文傑)
相傳,洗馬塘與太崗村的「馬藥井」、舒茶鎮的「天子寨」,同為曹操留下的歷史遺蹟。
天子寨雪景(攝影 | 張為)
據史載,東漢末年,吳主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失利後,孫曹議和時,兩主以舒茶南關口小關為界,關北為曹魏,關南屬孫吳。
張遼威震逍遙津(攝影 | 束文傑)
當時,江淮地區久經軍閥混戰,田園荒蕪,十室九空,一片悽慘景象。為了恢復生產,發展經濟,支撐統一戰爭的需要,曹操在江淮地區廣泛實行軍事屯田制度,委派典農功曹鄧艾具體負責組織軍人,招募流民,開墾荒地,種植糧桑。他本人還在小關口東側,後來被稱作「天子寨」的高山上,開闢山田,建築營寨,親自督陣,以備孫吳。
天子寨風光(攝影 | 張為)
軍事屯田制度推動了經濟發展,有效地醫治好戰爭的創傷。江淮大地,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繁榮富庶,軍糧豐盈,遠非中原大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象可比。其時,曹操基本上消滅了北方群雄,中原局勢漸趨穩定,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了。他雖然在赤壁大戰中吃了敗仗,但是統一全國的雄心沒有泯滅,仍然積極在做新的南下進軍的準備。為了適應南方地理、氣候條件的需要,曹操從朔方、西北調集大批馬匹,讓鄧艾在江淮水鄉蓄養、訓練。於是,給馬匹健身、治病的藥馬辦法,讓馬匹習水、洗馬的訓練措施,便應運而生,而至今尚存的「馬藥井」、「洗馬塘」,就是那時的歷史遺蹟。
荷塘(攝影 | 束文傑)
數年後,曹操帶著大業未竟的遺恨,去世了。但是,他廣泛屯田,安撫流民;訓練戰馬,增強軍力的舉措,有效的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社會的安定,從而使中原大地儘早地從動盪的災難中走出來,恢復元氣,漸趨繁榮,也為後來全國的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礎。他的業績,仍不失為偉大的歷史功勳。
曹操(攝影 | 束文傑)
現在,洗馬塘隸屬於一家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家庭農場,它仍然發揮著蓄水、灌溉、養殖的功能。當徜徉在鬱鬱蔥蔥、果香飄逸的園林中,我們漫步洗馬塘畔,憑弔古人遺蹟,穿越近兩千年的時代風雲,仿佛看到了歷史偉人的高大身影,也仿佛聽到了他們奮進的隆隆的腳步之聲。
(出外龍舒人: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 網易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 作者:陳存選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