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將軍山下奮鬥歌,巧奪天工大渡槽

2019-11-30     出外龍舒人

作者:秦孔旭

將軍山大渡槽位於舒城縣張母橋鎮東崗村境內,它橫跨舒城與六安交界的豐樂河上,因附近的將軍山而得名。它是淠史杭水利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它把長江水系的龍河口水庫(今萬佛湖)的清流牽向淮河流域的大片土地,實現了人們「南水北調」的偉大理想。

將軍山大渡槽衛星影像(來源 | 谷歌地球)

大渡槽建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歷時四年,耗資巨大,工程繁難。據當時的統計資料,光完成土石方就達25.5萬立方米,用混凝土超過1.47萬立方米。渡槽全長840米,均高14米,槽底寬6米,槽深3米,最大流量達23立方米/秒。橋身為雙曲孔鋼筋混凝土結構,16跨孔,每孔跨度50米。橋面雙欄人行道,可供人力車來往通行。作為水利設施,它發揮了和正在發揮著巨大的灌溉效益。

將軍山大渡槽舊影(來源 | 《舒城縣誌》)

將軍山大渡槽是舒城縣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在建設過程中,我縣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的工人、農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排除「文革」的干擾,克服物資供應的困難,勵精圖治,創造了豐功偉績。舒城人民不會忘記他們,將永遠珍視這一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今天,當我們來到將軍山下,不僅為眼前這座宏偉工程所震撼,而且還受到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建設者們的拼搏精神,將激勵我們子孫後代。

將軍山大渡槽(來源 | 聚焦安徽70年攝影展)

將軍山大渡槽以它的宏偉雄姿,成為江淮分水嶺上一道壯麗的風景線。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將被越來越多的遊人所矚目。在這裡,人們既可以飽覽「南水北調」的壯舉,又可以欣賞自然生態風光。那雄渾高大的橋體,銜南山接北嶺,大氣磅礴。那一泓渠水滔滔而來又滾滾而去,吞波吐浪,恰似「玉龍飛渡」 。當你佇立橋頭,放眼西山,層巒疊嶂,林木蒼翠,極目東野,一馬平川,金光閃爍,綠濤奔涌,生機勃勃。此時,你的心會陶醉於美麗富饒的大自然,你的思緒會奔騰在這充滿希望的田野上。

將軍山渡槽(攝影 | 張為)

「是誰繡出畫世界?勞動人民手一雙。」人們創造了歷史,勞動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出外龍舒人: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 網易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 作者:秦孔旭(原文刊登於《舒城文史資料》第三輯)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jQXxm4BMH2_cNUgEk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