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和田玉商春節在老家沒事做,終於把行業里的真心話講出來了

2020-01-29     和玉大叔

在生活中你曾遇到過多少假貨?「假」這個詞在很多人心中意味著誠信缺失,比如最近的全國疫情,在暴利之下都有不法分子通過回收用過的口罩重新包裝冒充大牌出售,假貨已經蔓延到危及身體健康,可以說是十分昧良心了。

在商場中,激烈的競爭環境並不是降低服務的藉口,在人人想掙快錢的年代,想要認真的「慢下來」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學習能力,比如我們和田玉這個行當,入行的第一課就是識別哪些是玉石,哪些不是,隨著學習進度不斷深入,慢慢的開始學習如何分辨產地,玉質等等,這幾年大叔也感悟出許多小經驗和心裡話,想和大家聊一聊,白話最通俗,也最入人心。


一、絕大部分人只能用金額來辨玉

最讓和玉大叔印象深刻的一次客戶交流,是有一位內地來的客戶,當時客戶手裡總共有三塊玉,兩個把件一個掛墜,這三塊都是真和田玉,但不幸的是,三塊玉石一塊是仿籽,掛墜是青海料,還有一塊是俄料,都不是新疆地產的玉石,在溝通中發現客戶是南方人,身邊的社會環境比較講究排場,買玉石主要需求是要樣子好看,您會以為這客戶是上當了對嗎?讓大叔吃驚的是,客戶非常明白他買的並不是真籽料,回憶起他買料的經歷,其實熱情的營業人員三番五次提及「羊脂白玉」、「地道和田玉」等概念,客戶笑而不語還是買了單,最後對我講:「在這個價位,怎麼可能買到新疆料子呢?我就是玩玩而已」。

世界上還是有明白人,大叔想起馬雲曾經回應過記者關於「為啥淘寶這麼多假貨」的提問,馬老闆回答是這樣的:「你覺得網上能隨便買到一百塊的耐克、阿迪嗎?我是不信的」,不管有錢沒錢,「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應該都明白,現在的市場早已不再是細究產地的年代了,金額最起碼能決定大部分料子的品質,這就是現實。


二、和田當地真的還有籽料

每次提起這個問題就想笑,有許多不太懂玉的朋友不知道是從哪裡看來的文章,鼓吹和田已經沒有玉石了,理由無非就是網上到處可見的辛苦挖玉老人照片,以及時不時傳出的「禁采禁挖」謠言,這些照片大部分都是擺拍的,時至今日,和田的河道還是有許多當地人沒事過去碰碰運氣,可以理解為像買彩票一樣的行為,不一定是靠這個生活;而所謂「禁采禁挖」到今天也沒有官方渠道發布過任何文件,壓根就是無稽之談。

一個行業如果原料都徹底斷絕是沒有任何發展機會的,就像沒有口罩沒有藥品如何戰勝疫病?與想像中真的不同,沒有原料這個行業不會越來越貴,只會直接消亡,所謂和田已經沒有籽料的謠言,可以早日休矣。


三、玉石真的每年在漲價

根據市場規律來看,其實許多玉友都是真心喜歡和田玉的,可惜敢於下手的卻不多,除了覺得真假難辨,價格謎團也是很難理解,為啥呢?畢竟各種直播間天天「放漏」,幾百甚至幾十的玉石網上到處都是,偶然遇到一個賣「真玉」的動輒報上萬,真的感覺很貴(下圖這樣的「鑲門子」假貨,又靚又便宜)。

咱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您拿個金立語音王和最新的iphone 11手機,他們都可以打電話,但體驗是一樣嗎?無論外觀,材質,螢幕,系統,售後都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唯一的相似可能都是手機而已,和田玉也是同樣的道理,看著白花花的玉石不一定是好的,產地、顏色、玉質每塊都不盡相同,雖然和田玉沒有官方的衡量標準,但也是有一套市場無形的手在控制,價格高一定是有高的道理,玉商也是餬口的職業,沒理由故意賣高價拒絕做生意,如此想來,您是不是突然明白了什麼?

都說玉石行業水深,就像那小馬過河,您連河邊都沒走過更遑論過河了,自然是聽到水聲都覺得水深,其實真正的藏家,早已挽起褲腿躍躍欲試,到底誰在過河?只有河邊的人才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6UX9W8Bgx9BqZZIhX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