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瞅這兩樣東西,為啥大家都爭著搶著吃?

2020-01-07     老家許昌


瞅瞅這兩樣東西,為啥大家都爭著搶著吃?‖老家許昌

文‖黃漢臣

今年開春,由於種植傳統農作物效益較低,我就試著栽種了幾畝地的紅玉蘭樹苗。

第一年栽種的樹苗株行距較寬,樹苗弱小,怕行間雜草滋生,麥收前我在每個空檔中栽種了兩行紅薯苗,夏季紅薯蔓生長茂盛,覆蓋了整個地面,樹苗地基上很少長雜草。

深秋時節,氣溫下降,紅薯到了收穫季節,春紅薯生長期長,紅薯長的塊兒大且有裂紋,不適應家餐食用,又不易存放,只能拉到幾十里外的紅薯粉條加工點置換粉條,連續幾天又刨又運總算收穫結束。

閒暇之餘,我想起了記憶中小時候的紅薯收穫過程。本人出生於1963年,童年時代正是大集體時候的生產隊,紅薯是當時每個生產隊種植面積最大的一種農作物,一年中紅薯能吃上大半年。

收紅薯季節,一部分春紅薯要曬成紅薯干,便於長期貯存以備長年食用,一部分春紅薯要送到生產隊,到紅薯粉條加工點磨粉、曬芡最後做成粉條。

切紅薯干,要起早貪黑,因為它是當時人們生活的主要口糧,趕上好天氣一連幾天曬乾後能順利收藏,如果天公不作美,遇上陰雨天,紅薯干被雨淋發霉也捨不得丟掉。

切紅薯干是一項很繁忙的勞作過程,每家每戶用紅薯秧圍起一片空地,頭天晚上要切到晚上10點左右,第二天早上天還未亮,就起床去地里均勻擺放已切好的鮮紅薯干,便於搶時間曬乾。

早起氣溫低,手腳凍得生疼,連續好多天非常緊張、忙碌。因為一季紅薯直接關係到每家每戶的全年口糧與經濟收入。那時的紅薯干放在湯中被煮得面甜,現在想起仍垂涎欲滴。

那時每家還都養一頭豬,養豬捨不得吃肉,養大後賣成錢,是全家非常重要的一項收入。

當時,我正上小學,農忙季節,農村學校都放農忙假幫助家裡、生產隊里收秋,農諺講「麥天忙不算忙,要忙還是桑葉黃」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小學生每天不是下地收紅薯干,就是肩挎一個大荊籃,手拿一個叫抓勾的農具,去收穫過的紅薯地遛紅薯,有時忙到很晚,能喝上兩碗母親親手做的油鹽蔥花的白面麵條,這是當時家裡對小孩的最大獎賞,現在想想那味道真香,老遠都能聞到香味。

深秋還有一項額外活動叫採摘「霜打紅薯葉」,那個年代強調以糧為綱,很少種植青菜,「霜打紅薯葉」是家家戶戶吃雜麵、麵條必不可少的下鍋菜,生產隊要保留一些晚紅薯地一直到下酷霜,紅薯葉經霜凍後分戶採摘,曬乾存放備用。

記得每年收場罷,每個行政村要在大隊部召開憶苦思甜大會,請一些貧僱農代表訴苦,未說話眼含淚,聲淚俱下講述舊社會的苦難生活。

會後各生產隊都要做幾大鍋清水煮「霜打紅薯葉」當中午飯吃,叫「憶苦飯」,目的是讓大家不要忘記過去苦,要牢記今日甜,好日子要感謝共產黨、感恩毛主席。

今年,親朋好友聽說我栽有紅薯,都爭著搶著打招呼要吃「霜打紅薯葉」,我就留了一小部分紅薯,酷霜過後把紅薯葉採集分享給眾親友,他們都非常高興。

豆面、麵條加入霜打紅薯葉讓我終生回味,聽養生專家講長期食用霜打紅薯葉能預防好多種疾病,可以讓人健康長壽。不管別人怎麼說,霜打紅薯葉之所以是我心中的美食,是因為它養育了我們這一代人。

2019年12月12日

【作者簡介】黃漢臣,鄢陵人,農民,文學愛好者。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IC photo,版權歸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Mngm8BMH2_cNUgtO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