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鷗鳥講故事】
曹操為啥恁愛哭?‖老家許昌
文‖鷗鳥
民間有句歇後語叫「 劉備的江山——哭來的」 ,好像《三國演義》中,劉備就是一個除了哭哭啼啼,別的啥本事也沒有的藝術形象。其實,正史中,若論愛哭,劉備還真要在一個人面前甘拜下風,他就是當時文治武功無人能出其右的一代大英雄曹操。有細心之人專門統計過,《三國志》中記載的劉備之哭共有6次,而關於曹操哭的記載卻達17次之多。 (想看看鷗鳥上回講了啥故事?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欣賞: 三國皇帝託孤:一成功一悲情一笑話,為啥?‖鷗鳥 )
曹操愛哭?說來很多人都不信,那個一生戎馬、掃蕩群雄、足智多謀、橫槊賦詩的曹魏帝國締造者,心狠手辣、意志堅定、鐵血豪膽,他怎麼可能是個愛哭的人!當然,曹操是個英雄,是個詩人,但同時是個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他從不刻意掩飾自己的感情,仰天開懷大笑與捶胸嚎啕大哭都是他的人生常態。
《三國志》中關於曹操哭的記載有很多,給人的印象是曹操這哥們兒就像個感情豐富的演員,觸景生情,入戲很快,極富藝術感染力。不過,了解曹操性格的人都知道,曹操還真不是演戲,他是本色出鏡,無論哭笑都是發自肺腑的真情流露,是性格使然。
喪子之痛,曹操痛哭
哭得天經地義
曹沖曾是曹操最疼愛的兒子,這個留下「曹沖稱象」佳話的小神童是曹操的心肝寶貝,甚至有人說曹操還有過把他定為繼承人的想法,可見曹操對這個小可愛愛得簡直無以復加。但在赤壁之戰前後,曹沖因病夭折,年僅十三歲。
愛子之死,令曹操非常傷心,他流著淚對曹丕說:「這是我的不幸,是你們的幸運啊!」
曹操作為一個殺伐決斷的政治家,在對待政敵面前,從不心慈手軟,揮舞屠刀的手從不顫抖。可作為一個慈父,他的內心是非常柔軟的,失去兒子,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感、無助感,讓曹操虛弱得令人頓生悲憫之心。慈父哭愛子,父子天性,曹操哭得天經地義。
失去朋友,如失手足
哭得氣壯山河
高處不勝寒,傑出的頂點是沒有朋友。曹操雖然傑出,可他明顯是有朋友的,鮑信就是他的朋友。
陳留起兵後,因為出身和實力等原因,東漢末年風雲一時的所謂各路諸侯中,真正看好曹操的少之又少,但是鮑信算一個。他不僅是曹操最好的朋友,而且對曹操的期許相當高:「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國家危亡之際,能夠力挽狂瀾、撥亂反正的大英雄,非你曹孟德莫啊!
鮑信對曹操幫助很大,關東討董聯軍在盟主袁紹的率領下為保存實力,皆擁兵不前。眾將置酒高會,獨有熱血青年曹操不懼生死,率本部以卵擊石,向董卓發起自殺式攻擊。追隨曹操攻擊董卓的諸侯只有鮑信一人,結果慘敗,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兩人同時戰鬥負傷,成為難兄難弟,這情誼,堪稱生死之交。
兗州刺史劉岱死後,鮑信擁立曹操為兗州牧,使曹操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中有了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兩人並肩作戰迎擊青州黃巾軍,敵眾我寡,為掩護曹操,鮑信不幸戰死,以命換命,還有比這更鐵的朋友嗎?所以曹操對鮑信之死是很傷心的,《三國志》記載「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我們相信,曹操哭鮑信沒有任何表演的成分,哭得氣壯山河。
惜殺陳宮,邊殺邊哭
哭得五味雜陳
陳宮是曹操的朋友,也是曹操的敵人。雖然「捉放曹」的故事是演義,但曹操和陳宮確實有過蜜月期,也有過水火不容期。想當年,兗州刺史劉岱死後,是陳宮和鮑信一起迎接曹操入主兗州,但後來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曹操第二次討伐陶謙的時候,陳宮竟然聯合張邈抄了曹操的後路,要把兗州獻給呂布。這次陳宮的背叛,害得曹操差點成了喪家之犬,幸虧夏侯惇、荀彧、程昱保住了三個城,才讓曹操有了翻盤的機會。
此後陳宮就死心塌地跟了呂布,可惜呂布匹夫之勇,終不成器。呂布敗亡後,陳宮也成了階下囚,荀攸曾評價陳宮「有智而遲」,也就是臨事不清,小事聰明大事糊塗。果然,陳宮被曹操抓到後誓死不降,曹操無奈只好下令殺了陳宮。臨刑前,曹操又想起以前陳宮助己之恩,忍不住潸然淚下。他哭泣的,是對超脫於任何恩怨情義之上的統治規則的無奈。曹操哭陳宮,哭的是人各有命,造化弄人。
對手之死,曹操哀惋
哭得感天動地
袁紹,曾經是曹操最大的對手,正是因為有了袁紹的存在,曹操才有了奮鬥與強大的動力,曹操的人生才變得精彩。官渡之戰後,曹操乘勝追擊,掃蕩諸袁殘餘,在攻占了袁紹的老巢鄴城時,他親自到袁紹的陵墓祭奠這位宿敵舊友,他一邊祭一邊痛哭流涕,那情景,感天動地。
俗話說,惺惺相惜,袁紹雖說不上多麼優秀,但時勢造英雄,出身四世三公的他畢竟也曾風雲一時,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在自己的打擊下灰飛煙滅,怎不令人扼腕嘆息。估計,此時的曹操也會想起自己的末日,莫名的就悲從中來,兔死狐悲,潸然淚下。
智囊隕落,孟德哀甚
哭得痛徹心扉
曹操帳下有五大謀士,而其中最受曹操喜愛的有兩人,一是有「鬼才」之稱的郭嘉,二是有「謀主」之譽的荀攸。
郭嘉是曹操的得力助手,擒呂布、敗劉備、滅袁紹、征烏桓都是他的功勞,但天妒英才,郭嘉在征討烏丸途中病逝。郭嘉早亡,令曹操悲痛欲絕,在赤壁戰敗後,他說:如果郭嘉在,我就不會失敗了。
有史學家甚至把郭嘉的死當做曹操事業的分水嶺,郭嘉生前興旺發達、順風順水,郭嘉死後裹足不前、諸事不順,民間甚至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所以曹操對郭嘉之死,痛徹心扉,直到臨死之戰,還想到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表達的是一種失去知己、摯友、助手的痛惜之情。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相對於荀彧匡弼的宏觀性、戰略性,荀攸對曹操謀劃更具有戰術性、實用性,所以曹操每有重大軍事行動,總把荀攸帶在身邊。而荀攸也不負曹操的倚重,算無遺策,妙計迭出,幫助曹操打敗了很多敵人。同時荀攸最大的優點是低調,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智可及愚不可及」,並讓世子曹丕以師禮對待荀攸。《三國志》記載「攸從征孫權,道薨。太祖言則流涕。」
荀攸死後,曹操提到他就痛哭流涕,可見其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之要。曹操一生閱人無數,明察秋毫,看人很準,誰真心忠於他的事業,誰只是他的同路人,他心裡跟明鏡似的。
猛將之殤,腹心之痛
哭得令人動容
打仗總是要死人的,特別是作為一員武將,戰死疆場、馬革裹屍既是個人宿命,也是一種榮耀。所以對麾下很多武將的戰死,曹操已經司空見慣,哪怕他們是自己最親最近的人,比如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夏侯淵等。但有兩員猛將的戰死,卻令曹操傷心不已,痛哭流涕。
愛將典韋。典韋並非曹操的統兵大將,而是忠勇的護衛之將,曹操對典韋異常信任,把自己的生命都託付給了他。典韋在宛城之戰中為保護曹操而死,慘烈異常,曹操聽到典韋死去的消息哭一次,見到屍體又哭一次,可以說,曹操是富有真情實感的。典韋死的時候,他為之流涕,招募間諜取回了典韋的遺體予以厚葬,他又親自臨哭之。曹操哭典韋,表達了曹操對自己部下的忠誠、勇敢、捨生取義的精神的感動。
降將龐德。龐德是西涼悍將,原為馬超部下,曹操平定漢中張魯時,龐德投降,從此成為曹操麾下一員猛將。襄樊之戰時龐德是于禁副將,結果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卻寧死不降,在怒罵了一番關羽之後被斬殺。《三國志》記載「太祖聞而悲之,為之流涕,封其二子為列侯」。估計是曹操對比于禁和龐德後感慨良多吧,他既哭龐德的忠勇不屈,也哭于禁的晚節不保,更哭自己知人不明,一個統帥,他哭得那樣令人動容。
曹操的一生,縱橫捭闔,快意恩仇,做為一個血性男人,他成功過,也失敗過,無論他的笑,還是他的哭,都是那麼真誠。曹操的人格魅力,在每次痛哭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無情未必真豪傑,誰說英雄不流淚?愛哭的曹操,依然豪情霸氣,魅力四射!
【作者簡介】 彭春嶺,筆名「鷗鳥」,許昌市鄢陵縣人,河南省作協會員,現供職於許昌市魏都區政協。
【推薦閱讀:鷗鳥(彭春嶺)作品】
為此,鍾愛許昌文化的我們,於2016年1月申請成立了志在宣傳許昌文化的微信公眾平台——「老家許昌」:「老家」隨身攜帶,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20年7月15日,「老家許昌」微信公眾平台已刊發原創文章4000餘篇。
註:1、 本文原題:《愛哭的英雄——曹操》。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台立即刪除。
(砸稿時,請註明「原創首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HFWWHMBiuFnsJQVpA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