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免費公開!針灸泰斗國醫大師程莘農傳承人程凱教授分享經絡防護

2020-01-29     悅讀中醫

小 編 導 讀

隨著抗疫工作的開展,關於新冠肺炎的防治知識陸續推出,眾多謠言也隨之而來,如何獲取權威準確的知識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今天是大年初五,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有著「中醫藥出版國家隊」之稱的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今日剛剛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電子版,以及首批國醫大師程莘農教授嫡孫、程氏針灸傳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親自分享的經絡防護方案,幫助大家理性面對疫情,健康平安過年!


近期,湖北省武漢市等多地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國各地政府、社會力量和人民群眾廣泛動員,掀起了一場抗擊疫情攻堅戰。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由於人們對疫情認識的不足,一些不科學的信息在網際網路等渠道蔓延,容易讓公眾陷入疫情防控誤區。為廣大人民群眾普及科學、專業、系統的中西醫診療和防治知識,成為了當務之急。

1月29日,由天津市委網信辦、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聯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共同編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問答》(以下簡稱「《新冠肺炎問答》手冊」)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新冠肺炎問答》手冊從對病原的認識、傳播途徑、臨床表現,以及相關治療和防控常識、認識誤區等幾個方面,以問答的形式對疫情的焦點話題進行了專業、通俗的闡釋,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值得一提的是,本手冊特別增加了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積極響應國家「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的號召。此外,《新冠肺炎問答》手冊附錄里還彙集了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以及防控文件。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新冠肺炎問答》手冊不僅是一本適合人手一冊的科普讀物,還創新地加入了關於疫情的在線免費問診入口,兼具了「科普+問診」兩項功能。讀者只需掃碼便能進入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義診專區。

《新冠肺炎問答》手冊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教材中心沈承玲主任聯合微醫團隊,編輯出版流程僅3天時間,為科學防控疫情找到了「工具包」和「指南針」,也成為網際網路時代出版業的一次創新實踐。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社長、總編輯范吉平表示,網際網路醫院在此次抗擊疫情鬥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出版的《新冠肺炎問答》手冊收集了微醫網際網路總醫院近幾日來幾十萬例諮詢中突出的問題,是一次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而做的全面答疑解惑,也是廣大基層疾控和醫務人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得力助手。

為了更快、更廣泛地普及相關知識,造福於廣大人民群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於全網免費公開《新冠肺炎問答》手冊電子版,您可以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旗下所有新媒體平台免費獲取《新冠肺炎問答》手冊內容。(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獲取《新冠肺炎問答》手冊電子版)

另外,本《新冠肺炎問答》手冊是面向全國公眾普適版本,因為各地情況不同,政府與公眾進行有效信息溝通的內容會有所區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可聯合各地政府共同推出面向當地公眾的定製版本,歡迎各地政府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義務提供相關服務。

除了必備的防治知識外,中國工程院院士首批國醫大師程莘農教授嫡孫、程氏針灸傳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程凱為大家提供了針對新冠肺炎的經絡防護方案幫助大家增強體質、提升自身正氣:

經絡穴位是我們每個人身體上與生俱來的自備良藥,下面詳細介紹一下,如何利用經絡穴位,在現在這個非常時期,提高身體防病抗病能力:

一、祛濕散寒,艾灸溫陽是第一

濕邪困脾,可灸脾的募穴章門和背俞穴脾俞,一前一後,為前後配穴之法,且這兩個穴位處於人體非常關鍵的位置。

章門穴位於十一游離肋端,刺激此穴可通過調節腹壓,促進人體腹部代謝,以祛濕化濕,故為脾之募穴,還可以調節胸壓與腹壓的平衡,以助呼吸。自我保健推薦用艾灸,一般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鐘,可左右交替艾灸,艾灸同時配合做腹式或逆腹式呼吸效果更佳。

章門穴 來源:今日頭條號「程氏針灸程凱」

脾俞為脾之背俞穴,脾的臟腑之氣聚集的背腰部的特殊穴位,可調節腹腔內多個臟器功能,從而調節人體代謝,所謂健脾而祛濕。家庭保健中可用溫灸盒蓋住下後鋸肌位置,這個範圍內既有脾俞,亦有腎俞、命門等穴,可一併灸之。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鐘。

脾俞穴 來源:今日頭條號「程氏針灸程凱」

二、寬胸理氣,胸腹穴位都要用

擦膻中

膻中穴,位於人體兩側乳頭之間,胸部正中線上,這裡是人體內宗氣所會聚的重要部位,通過刺激膻中穴可以達到調節全身氣的運動狀態的功能。

【操作方法】方法1:將掌根置於胸前膻中穴的位置,稍用力按下,輕輕揉動5~10分鐘,有助於調暢人體氣機,緩解胸悶氣短症狀。方法2:雙手合十,將雙掌大魚際置於膻中穴上,上下擦動,以胸部局部發熱發脹為度。

膻中穴 來源:今日頭條號「程氏針灸程凱」

理大包

大包,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六肋間隙處,在腋窩直下約兩拳的位置上。為脾之大絡,有寬胸理氣的作用。

【操作方法】將兩手握拳,拳頭正面頂在腋窩下大包穴上,輕輕用力在穴位及穴區附近旋轉按揉,同時挺胸、向後收縮兩肩,並儘量向後仰頭。操作半分鐘後,放鬆幾秒鐘,如此反覆操作約5~8次。

大包穴 來源:今日頭條號「程氏針灸程凱」

擦脅肋

節後馬上立春了,肝氣漸旺,肝木易克脾土,而雨水節氣,寒濕亦困脾,故此時養生當疏肝健脾。肝經穴章門,位於脅肋處,吸氣時十一肋端,為脾之募穴,為調和肝脾之要穴,中脘為胃之募穴,兩穴相配共收健脾疏肝之功。

【操作方法】先將中脘摩熱,再沿肋弓下緣擦摩至章門穴,來回快速擦摩至發熱為宜。這中間還會刺激到肝之募穴期門和膽之募穴日月,可謂一招取多效,緩解胃部症狀,宜常擦之。

擦脅肋 來源:今日頭條號「程氏針灸程凱」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源自中國中醫藥出版社、今日頭條號「程氏針灸程凱」,由「悅讀中醫」訂閱號編輯整理編寫,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qSK828Bgx9BqZZI_G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