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黃帝內經》中,黃帝問岐伯,現在流行疫病,怎樣才能不被傳染呢?岐伯回答說,如果正氣旺盛,並且積極避開戾氣,疫病就不會大範圍傳播。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雖有好轉,但防疫還不能鬆懈。自身免疫力對於抗擊病毒具有重要的作用。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何提高正氣,筆者給三點建議。
01建議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云:「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要樂觀,不要恐慌,心態和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恐慌會讓人吃不好、睡不著,自身免疫力降低,病邪就會趁虛而入。保持體內氣血通暢,正氣存內,這是關鍵。
02試試隨用隨到的指針「醫生」
指針是指用手指中指指腹或拇指指腹,點刺穴位。(不能多個指腹同時點刺)
平常體質較弱,疲乏無力,常易感冒
指針:雙側足三里穴、百會穴、氣海穴,艾灸神闕穴。10天為1療程。
發熱
指針:大椎穴、雙側曲池穴和合谷穴。如虛脫,口開目合,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則艾灸氣海穴、關元穴、神闕穴。一直灸至汗止神清。
氣喘胸悶
指針:膻中穴(灸百壯最佳,溫通氣機)、天突穴(注意:不是直接壓到氣管上,而是向腳的方向壓)。
咳嗽
指針:雙側列缺穴、尺澤穴和風門穴。
痰多
指針:雙側豐隆穴和肺俞穴。
頭疼
指針:百會穴、雙側合谷穴和太陽穴或風池穴。
胃脘痛
指針:雙側足三里穴和梁丘穴。
噁心嘔吐
指針:雙側內關穴和曲池穴。
便溏腹瀉
指針:雙側足三里穴和天樞穴,艾灸神闕穴。
大便秘結
指針:雙側支溝穴、陽陵泉穴、天樞穴、大橫穴和豐隆穴。
心情緊張,壓力大,失眠,多夢
指針:雙側通里穴、神門穴和勞宮穴。
血壓高
指針:雙側曲池穴。
血壓低
指針:百會穴,雙側足三里穴。
03建議三:紅日當空,陰霾自散
國醫大師周信有(1921-2018)中年以後,每天堅持靜坐 30 分鐘,他認為,調呼吸,吐故納新 ;無視聽,收心養心,可以使「主明」。
紅日功是受到敦煌莫高窟第285窟佛教坐禪和道家「呼吸靜功妙訣」的啟發,由恩師周信有和筆者共同創立,意為「紅日當空,陰霾自散」。
根據我自身習練感受及經驗,練此功可增加陽氣,固攝元氣,強身祛病,並且此功簡單易行。
04練習要點
1.寬衣松帶,身坐端正,頭朝前,眼微閉,唇暗合,牙不咬,舌抵上齶 ;前胸不張,後背微圓,上腹內凹,臀部後突 ;兩手自然放置大腿上 ;兩膝不並,腳位分離。
2.呼吸自然,做到呼長而緩,吸短而促(即呼六吸一),把注意力集中到頭頂百會穴(百會穴是諸陽之會,昇陽提氣的功能非常強,吸引精氣神,能消減恐慌、焦慮等情緒)。
3.靜坐以清晨或臨睡前為宜,遠離嘈雜環境,一次最好不少於30分鐘,入靜後要特別注意放鬆頭部和面部。入靜則定能生慧。
靜坐結束後,需互搓雙手,使之變熱,再按摩面部以活血。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中醫典籍,其文字古奧難懂,即使專業的中醫人學習起來往往也有畏難情緒。對於普通讀者來說,要想讀懂它,更是難上加難。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翟雙慶教授,把散落在《黃帝內經》中的長壽智慧進行整合,為大家深度解讀《黃帝內經》的長壽經——CCTV-10《百家講壇》「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第五季「長壽篇」正在熱播中,同名圖書《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長壽篇》圖書也同步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發行。
《翟雙慶解讀黃帝內經·長壽篇》
這本書中,為大家解開《黃帝內經》最精闢的長壽「8字真言」的奧秘,不僅有「我們可不可以長壽」「我們如何才能長壽」等話題,更有日夜、十二時辰、四季養生……
並針對不同人群,從稚嫩童年、青春少年、中年、老年,直到暮年,剖析各自的生理特點,制定對應的養生方案……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中醫健康養生」微信公眾號,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