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農村這句俗語到底啥意思?

2019-10-14     農俗俱樂部

農村有很多蘊含知識和道理的俗語,有的用比較通俗的事物來闡述比較高深的道理,這樣反而淺顯易懂,好記還順口。

不過有的乍一聽似乎很荒謬,沒什麼道理,不過人們能說這話也是有原因的吧。

比如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聽起來感覺好像不太合理,有點神乎其乎,但其實真正理解下來,卻好像能體會農村長輩們說這話的原因。

窮不搬家

農村把陽宅和陰宅看的挺重要的,而搬家和遷墳就是相對的兩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

這句農俗里說,窮的時候不搬家,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農村搬家是件大事(我老家叫「彩門」),需要擺酒席宴請村裡的朋友。

而擺酒席是需要開支很多的,雖然農村食材上可以自取自足,能省下一大筆,但什麼煙酒之類的,還是能讓主人家損失不少錢的。

雖然搬家別人需要送禮,但搬一次家,除了擺酒席要花費的錢,人力物力時間都會損失不少。

所以人們覺得,如果原本就窮,那麼最好不要搬家,一方面是說搬家要花錢擺酒。

還有就是,搬家有的舊東西可能需要丟掉,去新家也需要置辦一些新家具,整個過程還是很燒錢的。

原本就窮,這再折騰下來只會更窮,何必呢。

富不遷墳

而「富不遷墳」其實也是一個道理,農村會覺得,如果這家人風調雨順,事事順心,錢財不缺,過得很好的話,那麼最好不要輕易遷墳。

農村覺得祖墳埋得好,對後世之人的影響很大。

所以如果這家人日子過得好,哪怕祖墳看起來多麼的荒廢和不體面,也不要輕易遷墳,可以打理一下,給祖墳除一下草什麼的。

但這時候遷墳會覺得有不好的蘊意,自然還是不遷為好。

而相反,如果是有祖輩剛去世埋下,家裡就突遭橫禍,那這家人就會找人看,是不是祖輩的墳地選得不好?

以前我們村裡有一家就是這樣,高齡的爺爺剛去世不久,小孫子就一把火把人家的種植棚燒沒了,害得父母賠了十數萬塊錢。

也許是心理安慰吧,這家人找人看了一通,選擇把老人的墳遷走了,一家人也出門打工,因為欠了村裡不少人的錢,得想辦法還債了。

其實說墳地影響生活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更多的是人們在做了一些改變後自我安慰的心理想法而已。

生意不好改大門

而「生意不好改大門"這點,相信是很多生意人都做過的事情。

這個其實也是正常的,有時候生意不好,要麼是所選的門面地址比較偏,人流量不多,要麼就是自家店的大門裝修的不夠好等等,很多人都會選擇翻修一下店面什麼的。

而且農村還覺得,做生意的人,如果朱雀門在正中央的話,蘊意是比較好的,人們心態好的時候,當然做生意也會自我暗示,極有可能把這件事情做好,生意好也是正常的。

但如果選址和裝修的時候就覺得門面的位置和大門的朝向不滿意,那麼心裡就有些膈應,做起事來難免縮頭縮腦,畏手畏腳,生意不好也是在所難免。

所以說生意不好改大門,其實也是心理暗示。

所謂「窮則變,變則通」其實也是這個道理!

生意不好肯定存在問題,除了更換店面改變大門的朝向,也該反省一下自家賣的東西是不是存在問題,各方面找找,解決了問題,肯定能好起來的。

而且對自家店面做出改變和創新,也能吸引客人,試著改變一下也沒什麼不好的。

其實這句農俗是在告訴人們,要確定自己的現狀,窮的時候要踏踏實實,厚積薄發,不要做些徒勞無功還傷財不必要的事。

而富有的時候,不要整天疑神疑鬼和驕傲自大,看什麼都不順眼,什麼都要換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到頭來只會白白浪費精力,可能還適得其反。

而在低谷的時候,要懂得反省自己,找找為何會墜入低谷的原因,懂得變通,而不是故步自封自怨自艾。

不知道大家又是怎麼看待這句農俗的呢?大家還聽過哪些類似有趣的農俗呢?歡迎留言與我分享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p4u1m0BMH2_cNUgG80Q.html